2024年6月25日 星期二

牧藝散語1

 

牧藝散語        劉聰慧2024










牧藝散語目錄

序言

01不老山路

02兒媳請客

03湧泉之恩

04枯木之春

05空鳳怡情

06老古早味

07著作付梓

08神明有事

09斜坡人生

10比老京都

11修行之道

12老來出遊

13寫作語言

14文化奧運

15心齋解語

16網路依賴

17畫鳳凰花

18鼓勵自己

19電台聊天

20白露紀事

21又見紅柿

22柚子果醬

23土地公生

24師生之緣

25紅柚之約

26出清作品

27水餃家敘

28許多巧合

29玄道俗緣

30慢活逗陣

31童趣玩具

32油封冬瓜

33寅時晨起

34台江瀾情

35戰後世代

36兩代之間

37生涯酒經

38篆刻外紀

39畫薑荷花

40不得不慢

41走路週記

42沿用三代

43畫展籌備

44急事緩辦

45嗜香一族

46約球憶舊

47色即是空

48詩僧道濟

49送別話外

50颱過佳鄉




序言

依生涯階段將此生前七十年之過程與經歷概分為十六個階段,以文字平述,概得五萬餘字,以略傳方式出版《潛藝人生》一書,對於此生作截點式交代。七十過後的人生,將以隨性自在的態度面對此後的生活記述以短篇散文形式呈現,思維所至,隨手誌之。

人之一世,時光易逝,立業成名,非人人易而得之。雖言,暢然一生但求自我。然人之成長過程奮鬥生涯,非一人而能活,社群生活,親疏之間,相牽聯者眾。或有許多計較,又或許受環境所左人為之惑,而行之有所偏頗。然逝者以已,老來但求自在,真心率性,修持自我,一窺禪道空靈境界。

放下,是老年自我解放秘訣;無慾,則是滿心富足的良方當知,事業功名成就幾何,親情物件能留多少!安心所在即是家能在地生根何求於落葉歸根;無愧一生就是自我成就,生涯探索但憑自我認同。紀錄憑憶,就是真實的自我,其中沒有生趣感人的情節也沒有標功載德的事跡。

「潛藝人生」略載過去七十年來,歷經成長、學習、服務與社會參與過程中,與天賦本性、藝文發展相關的部分。「牧藝散語」則以自在本性的藝文思緒表達,以及自處現代社會的認知和生活紀實,期待能隨著藝文創作生命所之,助長篇幅的延續。

 

 

01不老山路

二〇二四甲辰年端午後,玉梅接到電話,一位自稱失散多年的兄弟欲來相尋。依約寒舍會面,確是失散多年的老同事1988年前,曾在中原大學商業設計系共事的位政兄其自法國造形藝術大學畢業後,即回國擔任藝術教育課程後輾轉到台中國立大學擔任管理學院院長,今趁來台南參展之便前來探尋都已逾七旬的老兄弟

此次位政兄帶來給我的震撼,其實並不是其在藝術創作上的新創見,而是其在身體健康的自我對待。秀出他不久前才完成的鐵人三項運動競賽圖檔,只見一身結實的肌肉勻稱的身軀真是老當益壯令人欣羨。原來運動健身,一直是他的日常。相對來說同齡的我,小腹微凸,走路動喘,過去的歲月,真是虧待了自己的身體。

五月中旬,小女兒約全家到楠西走五龍步道再次約兩老走新化的中興林場,此後,每周的一或兩次山路走踏,就成為常態。天晴的日子,天微亮就驅車前往,半個小時內可以到達的山區水潭成為目標兩老穿著素便衣褲佇著登山杖,頸上套著毛巾,就這樣走在山涯小徑任它露溼鞋襪長草拂身,上下坡之間早已汗溼半身,氣息微亂,一個小時內,不預設目標的走動,慢慢覺得全身舒暢。

曾對己言,七十之後將自我改變,古人云:「人生七十古來稀」,又言:「人生七十才開始」,講的是過去與未來,反正都已經來到七十了就把握現在以滿七十歲生日為分界點,把過去的檔案做了總結開啟全新的檔案,為邁八做好了準備,不老山路,我走上來了!



02兒媳請客

今年已經好幾回了兒子請吃飯有著特別的滋味和感受!沒有定期,沒有固定時間點,也不是任何節日,約著了就去日式、台式、帶著異國風味的都是隨興,而每次都很開心。偶而兒子還會塞錢給他娘,趁機探聽老爸是否健康,溫馨自在內心,簡單的滿足也許就是老來空巢期的歡愉天倫

過七旬之後三個子女都已結婚,有了自己的家,也都各自有著他們喜愛的工作和事業。兩老早已放下,善待自己,準備好過著晚年安適的生活不劃設目標也沒有特定計畫,自在於當下。簡單的生活無欲無求,平日盡量素餐簡食都還會擔心體重增加,把自家客廳當作操場,早晚的快步屈伸成為日常

老來常回想,過往的日子是怎麼過來!淺讀蘇東坡西元1082年,被貶黃州兩年後寫下『定風波』詞中的豁達:「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狽,余獨不覺,已而遂晴,故作此。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事過之後「也無風雨也無晴」的灑脫誰知得歷經「莫聽」與「誰怕?」的心理恐懼與自我調適。

人生過程中,同樣得歷經許多有風有雨的日子,多少挫折和不如意然而,能否瀟灑渡過,就得看自己心理調適和自我的認知都已經過來了,成了往事,何彷一笑置之。人生一世,最後能留下來的其實不多滿足於現在,就是富有。養好健康的身體,偶而接受子女安排,登山、旅遊、請吃飯,不也就是天大的福報!安之,適之。



03湧泉之恩

古代賢人義士重視恩與義,云:「滴水之恩,當以湧泉相報;一飯之潰應千金以還。」曾為佛光山寺及所屬道場設計素食餐廳識別要素時,在精心拼出「滴水坊」過程中,已深入明白其中道理。

天和玉虛宮住持奶媽常云:「吃人一口,還人一斗」,天經的義理,淺顯易懂卻行之不易。如我者,則是受人湧泉浥注,卻只能涓滴相報一生奔塵,自命以藝文美學專業,奉獻薄力於社會致公私機構累換公勞保不接至老退,致生可領退休金無幾之窘境,雖至今無悔,然一生受盡恩惠,卻無金可饋,無米可回。

職場生涯中不斷從事藝文創作,老退之後仍持續衍進,且更能盡心致力於主題性創作,生涯階段中累積詩文及美術作品,「有形無價」資產數量頗多。七旬已屆,誠如「林芫山居」女主人果學建言:「此時期應回頭把自己的作品做一番整理,回顧後再往前走。」,真是一語道破此人生機先。此言觸動老同學惻隱之心,竟然提出「一粒饅頭相送」表明贊助藝文作品展露。

「一粒饅頭」事件已在進行中,三本著作的出版,階段性作品整理與展出將持續進行。雖然果學一再提示這是「不能說的秘密」,我謹記在心。實際上對我來說,這是一件「不能不說的秘密」,更是一件此生「涓滴難報」的恩情。

 

 

 04枯木之春

在一次老同學的小聚同學妻言及其居住之新開發社區分區大樓內皆有裝置藝術,該居住大樓被規劃為「冬」之景觀建商移入大型枯木作為公共空間裝置,住戶普認為該藝術作品了無生氣而生怨惡。告之,可以社區自力營造方式,自製緞帶嫩綠小葉片,部分裝置於該枯木營造「枯木春回」的景象,期待給居民帶來生活環境「認同」的價值。

曾在網路節目中,觀賞一段意公子」對談蔣勳老師的節目針對桌上一塊河邊拾獲的小枯木做了許多的敘述和比擬。最後的結局那仍然是一塊沒了生命的枯木,質鬆部分已爛盡,形成特殊造型只因其被擺在美學大師的桌面,而沾染了些「藝術」的氣質。

近期,經老同學安排,前往三芝一處山莊,拜訪一位專業沉香和骨董收集的朋友。一進其前廊,紅檜香氣撲鼻大型木雕堆置滿地,這都是被鑑定為高貴木材的雕刻作品,被技藝高超的藝師,雕造成有著栩栩如生的故事人物吉禽、猛獸或花果,每一座枯木,都有著極高「商業」的價值。

近幾年來,一直不疲於行走山間涯泗,撿拾枯根塊木,進行賦予「詩」意境的「大千小戲—朽木綠雕」主題創作企圖將盡腐的木骨,經過徹底清理與簡單整形後,依形賦意,固定上合適的空氣鳳梨,經過長時間與環境空間的謀合,讓植生與枯木形成一體的作品,猶如寄生蟹般,讓無主貝殼再續「生命」的意義。

 

 

 05空鳳怡情

此生中,鍾情於花草,或自行栽植培育或到處探訪名花作為寫生創作的對象甚至以植栽為專業之一,長期在都市設計審議中,提供規劃單位參考營造臺南市四季花樹的亮麗景觀及植栽的層次美感。而護養空氣鳳梨則是職退後的事,至今也已有多年。初期,從到處探訪零購,到有專業賣店特價供應的過程中認識空氣鳳梨的種項和特性

收集空氣鳳梨,主要以進行「大千小戲.朽木綠雕」主題創作。在進行創作之前,必須清楚該種項名稱的由來和其植生特色方能在作品組合中賦予命題,以兩年期間完成卅組作品,各有其主題名稱,並以佳人詩分別賦予意義。系列作品,曾在大恩社區活動中心試展二周社區民眾接受度不高

由於住處環境,能收納「朽木綠雕」作品之空間受限,該主題創作告一段落,利用朽木造型與空氣鳳梨的組合,成為住處綠廊的主要裝置。空鳳經過長時間的生長繁衍與塊木融合,每組作品早已渾然形成一體,其關係與命題的意義更形貼切

這批綠植大約每周兩次淋浴及每月一次的液肥施予不但欣欣向榮且逐年增生嬗替,偶而修剪枯葉,同時檢視其生長狀態,悠閒療癒。春臨期間部分空鳳接續開花,不同種項有著不同的狀況,從姙娠色的形成到開花,從一株到一群,期待的過程和花開的驚喜,為平淡生活頻添幾許的逸趣。

 

 

06老古早味

難得兒孫回來,某日念小四的孫子,大口地扒著阿公調煮的肉燥飯,停頓一下然後抬頭說:比古早味還要早。大家追索著這句話的意思得出的結論是,阿公做的肉燥飯,滋味比他認知中的古早味還要道地小舅稱他是「小老饕」。從此阿公以「比古早味還要早」自豪

職退得閒,平日居家,喜歡親赴傳統市場選購食材,小社區攤商少易熟識,經常因此而能購得上等的新鮮食材。偶而開葷,買隻全雞再加上雞胗、雞爪、雞胸或雞架,川燙後煮泡全雞,原汁熬煮雞架和海帶干後收汁放入調味料滷煮雞胗與雞爪。滷汁待涼放入冰箱,隔日撈去浮油開始調製肉燥

市場買來前後腿豬腳兩雙及帶肉豬皮,川燙後小塊豬腳放入魯汁加米酒及作料繼續魯煮間悶至軟Q。豬前腳帶肉二節剔下皮肉與帶肉豬皮切丁香料炒熟待豬腳出鍋,繼續調煮肉燥。如此得出的肉燥,醬汁濃稠,肉塊香Q糯,就是小孫口中的「比古早味還要早」

經常自喻「調味如調色」,但憑感覺,才能調出獨家的色味。繪畫是一種美學經驗的創作,相信烹調也是一種美食經驗的創作。老來生活宅居簡出,唯弄色與調味,以渡閒閒長日。乖孫愛吃,大鍋煮出,美味待之。

 

 

07著作付梓

此生中,習慣文筆紀錄敘事,留下文章包含:短文、詩詞論文、序文、感言、敘事、評論及專題報導等,以數位存檔者,累積概有數百則。在使用電腦之前的文章,或已佚失或存在於發表過的刊物出版載體及論文專輯裡,卻從來沒有想過集結印製成冊

退出職場後,有較多時間從事主題性藝文創作,每於主題創作及展出期間,留下許多敘述文章與題識詩詞,每於國內外出訪必成影像及文字紀錄。近數年來,由於頻繁造訪老同學在苗栗銅鑼的山居,憑憶寫下五十則紀事辛丑清明以來,受堂哥邀約,加入「天興佳人詩」的寫作,在約三年半的日子裡,分十個面向,寫下逾三百五十首新體詩。

自學生時代,養成筆記的習慣,口袋型袖珍速寫本,經常隨身攜帶隨時作成圖像或文字記錄。中年返回臺南教書後,開始運用電腦寫作並作數位存檔。得空時,開始憑筆記及回憶寫下生平事紀,接續後半生的行事記錄,以「潛藝人生」為導引,寫下個人藝文生涯略傳,分十六個階段,累計逾五萬個字

如今年逾七旬決意把過去作出一番整理,先將近期文章﹕《林芫憶思錄》短篇散文、《什唸詩》天興佳人詩及《潛憶人生》整理成冊,付梓出版,以七十歲作為截點,暫將此生提出交代。

 


 08神明有事

二〇二四甲辰農曆年五月底,舍弟一家人,數日內相繼傳出左腳受傷及特異情事,綜合事實與多人夢境,經串聯起因與結局,似乎與祖傳家祀土地公有著密切的牽連。當佳里故居供桌,土地公金尊前香爐發爐時機,擲茭請示,現象經廟方高人解析提點,遵指示辦理,所幸,皆能圓滿解決。

劉氏歷代先祖自古傳有木雕土地公一尊,先祖父一代奉請至佳里潭墘。近代先父與其同母異父李氏兄長分居將土地公金尊留置原祀堂上,經多次斡旋請回劉家奉祀未果。二〇一一辛卯冬,在舍弟提議下,經徵得堂妹同意過府香尺量測,記錄攝影。過年期間依樣重塑家傳土地公金身,經泥塑翻銅、安金並奉請天和玉虛宮王老仙師臨壇,由代言奶媽主持入神、開光點眼正式安座,分香重回劉家神案接受供奉。

從重塑工作展開,到入神安座一季期間,家母、妹婿、舍弟及其長子,先後承土地公託夢指示在家人衷心祈盼下,出資翻鑄,終能順利完成家母繼續奉祀土地公的心願。訂於每年中秋節為家傳土地公聖誕日劉家數代團聚隆重慶賀甚而有些鄰居親友攜帶供品前來同賀。每年開春,王老仙師聖誕,慣例邀請劉家土地公回廟同享盛會,如是已有十數年之久。平日,外居子孫回來,必當焚香秉告,此期間,土地公曾多次顯靈指示,化災解厄,庇佑闔家平安,已成為我劉氏世代,心靈信仰的核心。

農曆五月底事件經查原委,竟係起因於對面李氏老宅出售原祀家傳木雕土地公遭退神焚毀,致神靈受損土地公短期間內連續向家人感應警訊,經請示,獲五連茭,意欲於農曆六月中旬,偕天和玉虛宮王老仙師,同往宜蘭道教總廟三清宮進香,增補神能。後經舍弟與廟方積極安排,處理後續相關細則,終能功德圓滿。原來,神明也會有事。

 

 

 09斜坡人生

七〇歲後的日常,走踏在近郊丘陵景區,循著不同舖面的步道,很容易就可以走上一個三角點,每一個三角點,都代表著一座山的最高點,也就是這個山區中的最高峰。當走上一個三角點,往下望去,景物歷歷盡在眼底,若往遠處望去,模糊的前景,卻是一山比一山,層層疊去,等待著你。

走上一個三角點的高峰,接著就要開始走下坡路,就這樣上坡、下坡,走過了許多不同的最高點。人之一生,必然接連著走過很多個階段,好比一山走過一山,上坡、下坡,上坡、再下坡。每一個坡段,走踏著不同的舖面或是土石山徑,都有著不一樣的風景,路有崎嶇、轉折,途經澗流、阻石,時有日曝、陰雨或迷霧,勉力之下都可以走上一個高峰。一個人的一生中,在不同階段,必然會走上許多個高峰。在自己的認定中,每一個高峰,或高或低,都是一次無可替代的成就。

過往的回憶,總是有著美麗的風景,然而在斜坡上的努力,更值得珍惜。有些山林景區,會因著地勢,設置「硬漢嶺」的長陡坡,雖然不都是達標必經之路,卻能用於考驗難度挑戰者的決心。登硬漢嶺,好比斜槓人生,動念於對自我能耐的挑戰。長距離陡坡階上的連續堅持,雖然沒有三角點的標示,在制高點土地上灑泡尿為誌,然後快意下崗,盡覽眼下美景,有著一種體能及心靈自我超越的滿足。

此生,我有著比較多的連續性小坡段歷程,總有達到能短暫佇留的三角點。雖未曾有高海拔的成就,偶而還是會刻意走上沒有三角點的「硬漢嶺」,這就是我的「斜坡人生」。

 

 

10比老京都

二〇二四年,國曆七月下旬,溽暑三伏天,正當京都祉園祭期間,大女兒安排,與其同事共四個家族組成的自由行旅團,再次來到日本京都,距上回來已有八年,發現這些年來的古都並沒有太大改變,只覺得入境手續更為繁複,通關費時,相較於台灣落後了許多,在這樣的心境下,度過了九日京都之旅。

入住旅館,特別選在舉辦祉園祭的所在地四条。甫來到當地,就可以感受到節慶的氛圍,紅白制式燈攏及慶典布條,店家簷下掛,位於四条通東端路口的八坂神社,祉園祭紅色大旗豎起,白底旗幟環立。後祭宵山的兩座山鉾,分別停駐下榻旅館附近巷弄兩端,皆已整飾就緒,金光華麗,入夜燈火通明,特製商品開賣,相關人員穿著傳統服飾穿梭行儀,前往近距離瞻仰民眾絡繹不絕。

七月廿四祉園後祭當天午前,擠進四条烏丸十字路口,觀賞山鉾巡行轉彎的古老陣勢,共出動十座山鉾,雖主題裝飾各異,卻都頗具規模,將傳統宗教文化與歷史傳說,融合在藝術與工藝的表現中,其間還有較小型的傘鉾、馬長稚兒、藝妓、巫女、傳統樂器演奏等陣頭,有逗弄觀眾的舞獅,還有資助者及善男信女,皆穿著平安時代傳統服飾,魚貫步行遶境。約兩個小時的演出,除了聚集當地民眾外,吸引許多各國遊客,專程來此觀禮,紛紛拍錄這一年一度,屬於京都的千年文明,當地除疫消災的傳統盛會。

此番來京都,除了親身體感祉園祭的神祕氛圍和踩街風采,其餘時間分別拜會鄰近地區神社、寺廟、禪院等景點。經常得頂著豔陽,快步趕路、趕車、擠人潮,對於上了年紀的人,有些難以負荷之重。自嘲將心比老,感受到古老京都,在現代科技化城市相較下,發展腳步緩慢,就有了理由。

 


11修行之道

古代詩文中,形容山林幽靜處,有助於文人雅士及道者禪師修持。其意境如:「澗水流瀑顯靈氣,雲山深處有仙棲;峻嶺林間聞鐘聲,曲徑流觴文人聚」等文辭的敘述,顯現仙佛的境地總在無塵化外,此等清高修士,彷若不食人間煙火,不染塵俗世事。試問,其所持為何?所證之果又如何!

甲辰大暑期間,一趟日本京都自由行,其中有著半天的時間,造訪處於山林間的「琉璃光院」。濃密高聳的松林間,夾雜著紅黃密叢的楓槭植物,濃蔭下地衣蕨類密佈,曲徑流水穿梭,環境甚是幽靜,聽說是一處提供現代人們前往靜處的秘境。在購買八百日圓門票之後,通過鋪石小徑,脫鞋進得玄關,每人獲得一袋資料,其中有一張空格子的抄經紙和一支圓珠筆,循著通徑指示,有一個抄經處。之後,一個開闊的榻榻米空間,提供來者對著窗外層次樹景,做短暫靜思及拍照留念。再次的空間,佛前聽著老僧喃喃誦經聲,提供喝茶靜坐席位,默然盤腿坐下,正待閉目靜思之際,工作人員前來提示需再付費,於是悵然離去。

在世凡人,欲求心靈平靜,往往也會前往道觀禪院,靜坐冥思,放空自己,尋求暫時的寧靜。尤其身處急劇進化社會中的角色者,長期處在繁忙事務的焦慮中生活,往往迷失了自己。應運而生的休閒及自我療癒產業,方興未艾且推陳出新,為的也只是提供需求者,在其規劃的情境套裝中,付費取得身心靈平衡。

自離開專任職場,十餘年來,素以修道者自喻,茹素以淨體內,宅居以寫作及繪畫作為持修工具,勉強自己面對同一題材,做深入探討與多次描繪。創作期間的勉力,必須達到絕對的靜心,才能陶融於物象的真義,窮其精粹以臻至性。

 

 

12老來出遊

年入邁八之始,「老」字就經常掛在口中或出現在字裡行間,確實,用「老」字提醒自己,該謹慎小心養護身體。方才結束一趟京都傳統文化之旅,雙腿肌鍵還緊繃著,長期協助筋絡調理的護理師,建議要繼續出遊,作長距離走動,有益老年保健。

確實,許多年來宅居簡出,尤其遠途出遊已有數年未曾,若說運動,也只有在附近山區快步繞走,以專業判定並不足夠,致身體機能快速滑落,因此當下立意,開始制定「老來出遊」計畫。首先,日常購物,能在兩個小時左右往返的路程,盡量徒步為之。說走就試試,週日天未亮,偕老伴就從住處走到中華路兵仔市場,順便購物繞了一圈,然後徒步折回,共花了三個半小時。雖然感覺有些吃力,還是勉力為之,於是約定每周日就這樣走上一趟。

既然走路運動,對於老年保健重要,於是加重平日山區走踏的時間與難度,並修正既往閒逸簡出的概念,以雲遊四海的心境,訂定老來出遊計畫。希望能以接力徒步環島的方式,分期逐次達成目標。計畫中沿途寫生,接續疫情前展開的「山雲水石」主題,將台灣的山厓海角寫入畫中,作為「彩墨遊蹤」系列的延伸。

人生過往階段中,由於學習與工作的投入,人生理想的追求,不自覺中忽略了身體的狀況,正當老年到來,才真正感受到要有好的健康,始能踏實理想。細數一生累積的歷練,盡數給了社會,如今,責任已卸,反顧思維得善待自己。終能效古人,以「行萬里路,讀萬卷書」的悠然心境,行走自在。

 

 

13寫作語言

多元開放的社會中,流行語言隨著網路快速擴散,極盛一時,卻也消退得快,多種語言的混雜使用,司空見慣,反而強調正統母語者,顯得生澀。文字用語亦然,世代間接受的差異,往往造成文字寫作者的困擾,漢語、白話漢語、混合用語,甚至俚語及流行的「火星語」等,都曾被使用於文章寫作。

曾經,在學校教育課綱中,有廢除文言的提議,或許有助於一般人對現階段文章的理解,然而在人類歷史的回顧,及多元發展社會的結果,也許有其未必。其實,在古人文學作品及學術文獻中,當今仍有著不可否定的參考價值。當然,古代文字的運用,有許多並非今日一般人所能理解,僅能作為古文學者的研究或解析通識。然而,自唐宋以後,雖為古文,但並非不易解讀。

當我們讀著古文詩詞,往往會陶醉於其文辭間的美感,能在簡短文字中,傳達深邃的意境,這也是古文詩詞,最能讓我嚮往的地方,也是影響個人寫作風格的主要因素。當然,身處現代社會,自幼接受的是全人的普及教育,規定學習的科目繁多,並無法在文章寫作中作深入學習,有的是個人學習的偏向,興趣的培養和寫作習慣的養成,如是而已。

當今身逾七旬,回首自己在歷經不同世代社會中,累積的文章詩詞,居然不在少數。廿年來,階段性曾將文字作品,在網路部落格中發布,竟然得來「現代古人」的風評。確實,如我歲數者,正是處於新舊世代交替之間,文字運用的必然,實無可厚非。

 


14文化奧運

當法國承辦二〇二四巴黎奧運的同時,法國政府跟著舉辦的文化奧運,也正在巴黎拉維特園區熱鬧登場,台灣也在12個受邀國家之列。台灣政府文化部,突破過去菁英遴選的概念,特別籌組了一個龐大的本土風格展演團隊,分靜態展出與動態表演,參與此國際盛會,每場演出均受到熱烈回應,是一次空前成功的台灣文化外交。

台灣演出團隊,來自台灣文化的最底層,結合跨域創作,以電子花車舞台及廟埕辦桌等場景,真實的展現本土多元族群文化特色,將台灣民俗內涵與文化特色的傳統與現代相融合,展現出無限傳衍的可能性。從阿爆原住民歌舞開啟序幕,DJ妖嬌及變裝皇后等的熱情演出,特殊的音樂旋律嗨翻全場,使節目欲罷不能,安可加碼瘋跳至深夜。謝銘佑麵包車樂團的台灣組曲、客家歌曲、木偶劇團、歌仔戲,風中燈牽亡歌陣等,相繼將台灣最本土的展演文化,搬上國際舞台。

除了參與演出團隊,精心設計節目與配備,賣力演出之外,首先文化部得對本土展演團隊國際化深具信心。團隊既經徵召,政府部門的詳盡規劃與行政協調,加上駐法國單位的巧意安排,給了演出團隊全方位的支援與後盾,是此次文化外交成功的主要因素。最令人感動的是,演出單位不時的在演出中,強調來自台灣,將台灣優質形象,在此國際盛會中,做了一次成功的實質大外宣。

值此對岸肆無忌憚,打壓台灣國際地位之時,正是血性台灣子民,在政府整合的各個面向中,分別在各領域的台灣國家隊旗幟下,團結一致,積極在國際路線上爭取出線的機會,台灣國際地位才能獲取廣大的認同。此次巴黎奧運,任憑中共在競技場邊霸凌台灣。巴黎文化奧運場上,台灣本土文化國家隊,勇於突破障礙,精湛演出,就是一次最好的範例。

 


 15心齋解語

一九七八戊午年,在新莊寄蘆,曾將畫室取名「去心齋」,開始篆印在畫作中壓角誌記。「去心齋」之命名,其實僅為「聰慧」名字中各有一「心」,自認「多心」,有礙創意思維之專一性,即孔聖所謂「若一志」。乃效清代前賢鄭板橋先生,自書「難得糊塗」以求忘我自惕,於是篆書「去心齋」橫匾,懸於堂上,沿用至今。

近年來以「天興佳人詩」格式寫詩,在「中華詩學」季刊連載,曾在詩文中出現「去心齋」字樣。負責審稿的「南佳人」李瑞泰先生,為此遍查網路中相關「心齋」字詞解釋,其中有日本的地名「心齋橋」等。其實「去心齋」與「心齋」本無關連,近日閒來,再讀《莊子》,才發現其實是可連結的,並從而獲得深邃的人生啟示。

莊子在其《人間世》中所說的第一個故事:孔子在顏回打算出仕衛國時對他的談話。仲尼曰:「若一志,無聽之以耳而聽之以心,無聽之以心而聽之以氣!聽止於耳,心止于符。氣也者,虛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虛。虛者,心齋也。」。文中表述了莊子所主張的處人與自處的人生態度,也揭示出莊子「虛以待物」的哲學觀點。而「無己」和「無用」,則是「虛以待物」的體現。因此,能以虛無空明的心境,應待宇宙萬物,就叫做「心齋」。

「聰慧」之名,「聰」從耳而「慧」從於心。孔聖曰:「聽止於耳,心止于符。」,乃至「凝寂虛無」的主要修練,以臻虛無空明的心境。老來才能真正體受「心齋」的人生真諦,也是人生入世最好的修練,期以「心齋」,繼續在「去心齋」中,作為自勵、自修的核心思維。

 

 

16網路依賴

二〇二四甲辰年七月,凱米颱風來襲,臺灣受創,南部地勢低處淹水,地區網路公司機房受損,致網路停訊逾半月,打亂了既有生活習慣。接收不到正處於熱絡階段的巴黎奧運賽事,屬於臺灣的榮耀,也看不到文化奧運臺灣國家隊的精彩演出,平日習慣於使用Mail聯絡事項的工作,也因此而擱下,或改用其他方式。澳熱的天氣下,總覺得身心鬱悶、不自在,日子特別難過

回想廿世紀末,沒有網路的世代,靠著天線接受無線波段,收音機與電視,成為人們接收訊息的主要傳播工具。地域性的傳輸,受到限制,即時現況及時效性報導,成為其主要的價值。報章與書籍的閱讀,是訊息與知識傳輸的重要媒體,出版與印刷行業興盛一時,圖書館查資料與讀書,成為知識分子攝取知識的重要途徑,人手一書,經常是上班族方便的休閒方式。

在電子科技,日新月異進化的當下,資訊的傳遞,跨越國際且立即,當今日常生活中,人們高度依賴網路。舉凡國際大事、工商投資、生活資訊、訂票購物、聯絡書信、文章發表,甚至課程學習等之日常作為,都得透過網路傳遞。人們生活中,對於網路資訊的依賴,日甚一日,幾乎已達到離不開的程度。如此的現象,人們不再讀書,往日興盛的出版業已式微,知名書店紛紛結束營業,或改為綜合生活廣場。

網路已成為現代人生活上的主要需求,只要短期斷訊,立刻造成生活上極大不便,甚至令人產生焦慮。在此需求的依賴下,網路的穩定和資訊安全,已成為當今社會關注的重要議題,駭客刻意侵入與惡意攻擊,一直是網路使用者最大的困擾,其次是假訊息及類似詐騙訊息的散佈,也是網路運用的潛在危機。或者如水、電、電訊一般,納入國家級管理,善作維護與查緝,給大家一片穩定、安全的資訊生活天地。

 

 

17畫鳳凰花

二〇二四甲辰年暑期期間,永康區社教中心策展單位,為辦理邀請展一事,與新任區長商議,尋求足以符合公辦「邀請展」的條件。最後決議在展出主題上,能以「臺南建城四百年」或「永康社教中心整修後啟用周年」有所關聯,作為主訴求,以便進行專案計畫,正式邀請展出。

歷經兩年的創作,此一階段期間,就是以台灣四時花卉寫生及創作為主題,本來計畫在年滿七十歲時,期能以「花現.70」為名稱,做為人生階段性主題展出。既然公所已做出展出附帶條件,於是選擇以「臺南建城四百年」系列活動之名譽,將展出主題調整為「花現.花獻」,藉此台灣時花系列,創作主題展出,花獻府城,共襄盛舉。

為求展出作品能與「臺南府城」有關連,於是增列「府城鳳凰花」作品,先以「天興佳人詩」格式,撰詩三首,再依據詩文內涵,分別進行鳳凰花彩墨畫的創作。詩文內容敘述,以鳳凰花在台南府城,被廣泛地運用在廣場、公園及行道樹,每到夏季花開的盛況,為臺南人最為熟悉的花樹,火紅的熱情意象,到處可見普受喜愛。長期以來,鳳凰花造型,被設計做為臺南市徽,諸多機構也以此為標誌的基礎,其所象徵的意義,作為府城及所屬的精神表徵。又藉由鳳凰花與火鳳凰的古老意涵,傳統五行中象徵南方的「朱雀」色彩與圖騰,闡述鳳凰花的表象,實質傳遞著「臺南」的歷史正位。

「府城鳳凰花」彩墨創作,分別依三首詩文內涵作構思,以「散朱古都滿城紅」、「標幟啟蒙」及「鳳凰展翅」作為創作意象的依據。鳳凰花瓣形狀及色彩構成複雜,經過多日揣摩研習與試作,才開始構圖展開創作。



18 鼓勵自己

早起,在此生中已經成為日常在這一段天氣清涼頭腦清晰的時空裡寫詩作畫總覺得有著特別的效率。每經過幾個小時的努力,當為畫作詩詞題識後,總會用力的稱讚一下自己「嗯,很棒!」,愉悅的日子於是開啟

回想,學生階段經常獲得獎狀,服役期間也經常獲得記功嘉獎,這些來自建置內的鼓勵,確實能讓自己心情愉快,激勵自己得更加努力。出了社會回任小學教師,擔任美勞科專任,訓練學生參加各界舉辦的美術比賽,成為固定任務。每次縣級比賽,跨年級總會有好幾個學生,名列該級別前三名。若按縣府獎勵機制,每回應當會有些獎勵,可是三年默默過去,開始懷疑自己為何都沒獲取。某次,與主辦業務主任提及,經安排聽校長說明,原來這些獎勵,早被一些有志於爭取主任的老師或參加校長甄試的主任們預訂了去,從此校長同意,將每次比賽最高的獎勵保留下來,其餘的還是分配給提出需求的同仁。原來在現實社會中,鼓勵是需要自己去爭取。

二〇二四年巴黎奧運,觀看羽毛球男雙比賽紀錄影片,有記者提及,我國金牌選手,在比賽過程中,嘴巴總是踅踅唸,經訪談得知,比賽過程激烈緊張時,會用言語勉勵自己釋放壓力。一九三九年以來,不斷上映的戰爭愛情片「亂世佳人」,片尾女主角郝思嘉那句「明天又是全新的一天」台詞,鼓勵著天下人,以積極態度勉勵自己,迎接來日的新希望。

確實,來自深層意識自我的勉勵,可以增強意志力,激勵出來的正能量,讓人更為積極。其實,自我激勵需要勇氣,首先必須排除內在的層層障礙,放下人際間的比較和抱怨,清空負面能量,在生活中肯定自我,建立自信的積極態度。管他別人的眼光和認知,更不必奢求於他人是否給予鼓勵,自己認定已經做好了事情,接受自己,珍愛自己,愉悅將因應而生。若是,想要擁有一個快樂的日常,其實很容易。

 

 

 19電台聊天

臨時敲定台南古都廣播電台的一場訪談,以預錄方式進行,分上下兩段,合計約35分鐘的過程,一氣呵成。將配合點播歌曲、工商服務等現場製播內容以一個小時的節目播出。

訪談錄製前四天,接獲天和奶媽電話,述說眼前有一位電台節目製作人,在翻閱出版的三本著作後,覺得書本內容,部分與她在電台主持的「品味新生活-府城風情話節目性質相近,於是電話聊過之後即刻約定時間,相約電台現場聊天。

依約定時間,來到位於台南市東區關帝廟對面一棟商辦大樓內的古都電台。初次見面的節目主持人任憶霞小姐熱情迎出態度親切希望能以輕鬆自在的方式進行對談。進入錄音間,先進行製播器材及音量測試後,直接進行節目製作。主持人預先做了功課,對我此生的發展過程似乎瞭解甚深開頭引言,即以一個長期在台南市社區營造工作者的角色切入逐漸導入藝術生活化議題,道出十數年來在社區環境美學、美感城市營造以及推動公共藝術設置實務上,如何倡議及落實的過程。

第二段節目,則從出生鹽分地帶的地緣關係說起導入對個人鄉土文學創作的影響,讓我從小說起。孩童時期,赤腳走踏在鹽分土地上所攝取的,主要就是這片土地傳衍下來的藝文氣息。第一次聽說著作「什唸詩」感動了人,於是從寫詩與水墨畫落款題識的關係說起,談到「天興佳人詩」新詩體創作的緣由。從詩集內挑出幾首生活中平常事作為討論談到寫詩其實很容易,「什唸詩」就只是生活的記事用詩寫出真實的自己。最後預約了以「藝術創作」與「創意設計」,做為下一回的主題。



20白露紀事

二〇二四甲辰年,農曆八月五日,節氣白露當天,卯時前起早,將已持續繪製兩天的「潑墨秋石斛」,做最後階段的修飾,鈐上多枚相關篆印,兩幅「日本小公主」蘭花移影於焉完成。

臺南民間古傳說法,文旦柚的採收,需趕在白露前,臺灣最優質的文旦產區在麻豆,中元到白露期間,正是麻豆柚農最忙的時節。就在此時期,接獲曾多年同在臺南市政府「都市設計委員會」擔任委員的賴老師訊息,邀約同往麻豆方厝寮「方園」採文旦,依約在黃昏天漸涼時前往。進入現場,出現在眼前的是一大片精緻庭園,比賽級的錦鯉,群游在清澈池水裡,時而昂頭替代主人迎接賓客。經介紹認識曾任職公營企業的「方主任」。方主任才於日前動過眼睛手術,不宜見光,在昏暗的農舍寮內初次會面,平實的言語,讓人感受親切,聽他帥氣地說:「今年因為天氣因素,減產且品質欠佳,不想上市,感謝大家來幫忙採收,多帶點回去,分送給親朋好友。」。

昔日同事一行人,直接將車開入果園,打開後車箱,自採自搬直到滿載。一番閒聊後準備離去,來到門口被主人攔下,方主任側知我善畫花鳥,意欲送我一盆正值盛開的秋季石斛蘭。小心護送回家後,興奮之情激起立即寫生造畫的動機,於是上網查明該蘭花正身,其屬潑墨秋石斛,嬌名「日本小公主」。乳白色花瓣間淡紫紅鑲邊紋理,十幾枝花梗中著開上百朵花,迎風微綻小巧可愛。移置畫桌前,為其解除原有支撐之鐵線花夾,呈現出自然的樣態,垂枝著花各自展開,在其環場的媚態氛圍中,以天興佳人詩格式,完成兩首詩賦以備題識。

幾經翻弄觀察後,分解研析臨模試畫並調色備用,冒著兩天的溽暑,焚香靜心,沉淫於「日本小公主」群組魅力,展開寫生創作。分別以對開宣紙及十號日本「御色板」完成兩幅,落款鈐印,其中一幅題識內容,用以回饋方主任慨然贈花的知遇盛情。



21又見紅柿

中秋節前的週日一早,由鹽行住處健走約八公里路程,來到中華路兵仔市場。路經數個大型水果攤,赫然發現攤攤有紅柿,堆置如小山,標價一粒十元。原來一年一季的四瓣紅柿已盛出,依例,只要看到紅柿上市,一定會買一些,來感受金秋的色韻,品賞漿果的滋味。

回想,二〇〇九己丑年,東北季風初啟,與天和玉虛宮主事們,一同前往楊梅山區工場,針對王老仙師金尊雕造進行確認。廠房前方坡上,有一棵紅柿老樹,結實累累,主人興起,命員工備梯盡數採下,回程前每人被分配一大箱。帶回上百粒的柿子,從橙紅、銘黃到黃綠,都還硬著不能食用,闆娘交代秘笈,選擇紅橙轉色,在蒂頭滴上一小滴醬油,隔日就會軟熟。

一大推柿子擺上案頭,興起寫生念頭,於是大小尺幅連畫數幅,開啟金秋畫柿子的興致。此後,逐年買柿畫柿子,嘗試每幅賦詩,其中「百柿喜樂」﹕「重陽露重守蝸舍,高風來禮紅顏賀,粒粒沉朱含羞情,款款風味金秋色;放任熟軟由生澀,欲品香甜終不捨,一叢丹筆寫百柿,柿柿如意皆喜樂。」。又題「柿癡」﹕「滿案紅柿購於市,一支丹筆畫沉朱,一柿一柿落滿紙,滿滿一紙皆心事;滿心滿紙都是柿,一柿一柿若相似,畫滿一幅又一幅,任言翁是畫柿癡。」。而自己較滿意的一首「紅柿」﹕「一柿一生一回熟,一黃一紅一季秋;一意一心一老叟,一筆一畫一念求。」。

曾經一位水墨畫學員,饋我柿餅兩盒,原來其娘家在新竹,正是柿子的產地,聊起了柿子產季及產業,以及娘家人的親情,於是為畫紅柿一幅「畫贈新竹嫁娘」﹕「儂本生澀瀝金風,漿露晾日粒粒紅;節逢重陽鄉味重,連年好柿獻婆翁。」。又聯想起,曾經為番路鄉農會設計柿餅包裝系列,獲得外貿協會評定為最佳包裝設計獎的事蹟。每於仲秋期間,看到紅柿上市,必會買來一些放上幾天,或畫上幾幅。

每回市場買來了熟軟的紅柿,內人就會想起一件往事,重複敘說她如何誘使小時候的女兒接受「吃紅柿」,於是「紅柿果肉內有ㄋㄟㄋㄟ」,這句話在我家被流傳了下來,成為日後女兒誘導她兒子吃紅柿的說詞。

 

 

 22柚子果醬

中秋前依慣例,都會前往前輩「王校長」麻豆老家果園,載回老欉文旦,而今年特別受邀前往方厝寮「方家果園」自採文旦。家中堆積數箱,除了大方轉贈鄰居朋友,分配子女攜回外,至中秋節後仍餘下一大箱,眼見果皮日漸黃軟,果香散逸,於是興起仿照往年,製作果醬以備入冬後食用。

已是秋分時節,雖然連下兩天雨,午后室溫依然飆在攝氏30度以上,擱下一幅尚未完成的水墨芫荽花,動手製作柚子果醬。選擇了果實比較碩大,外皮黃軟的文旦十餘顆,洗淨切開果皮,取出果肉去籽備用,自冰箱取出三粒蘋果和檸檬,和水搗成汁泥與果肉一同放入大鍋中,點火開煮。過程中相繼加入一小撮鹽巴,約一斤紅冰糖和兩大匙麥芽糖,和著滿滿一鍋的食材繼續熬煮,此時已是汗流浹背透濕衣衫。

當所下食材在大鍋中混合,中火煮沸後,呈現湯水狀態,白色柚子肉浮懸在鍋面,此時得以勺子背部,將成塊的果肉擠壓使散開,繼續維持滾煮狀態,然後每約五分鐘攪拌一次,如此過程持續進行一個小時左右。隨著水分蒸發,鍋中材料逐漸融合,開始呈現金黃色的黏稠狀態,接著轉中小火,且需密集攪拌直到水分蒸乾,熄火完工。自烘碗機中取出預先煮過,殺菌完全的玻璃空瓶,趁著滾熱開始裝填,鎖好瓶蓋倒置待冷後冰箱冷藏,可供長期儲放。

每年利用當季剩餘水果自製的果醬,文旦和紅柚外,偶而還會做些金桔、橙或鳳梨等果醬,擺滿冰箱的一個隔層,除了分享親朋之外,還可供自家食用一整年。天冷之時,一早起來,舀上一匙熱水沖開,台灣夏秋季果實的芬芳,立刻瀰漫在冷冷的室內,如此溫馨的氛圍,是一種悠閒生活的甜蜜,更是一種專屬自營的幸福。

 


23土地公生

民俗信仰中,土地公神職最低,卻能將民意直達天聽,在玄冥天地間,是最能洞悉民情的民意代表。土地公奉祀,在臺灣民間已經成為一項普及的禮儀,從古至今,從農業自耕到工商生產到科技精進的時代,在社會結構及經濟發展,階段性轉型過程中,都扮演著穩定社會撫慰民心的功能。土地、山神,生民所依莫能逾矩,已經形成維繫本土化道德倫理的共識。

台灣島國境內,土地公廟隨處可見,雖形制與規模差異頗大,卻都是當地或部落信仰的核心。某些土地公廟,或因地靈關係,或在執事團隊的創意經營下,營造出各自特色,如普發錢母發財金、擲茭得金或提供免費泡麵等,都能吸引大批民眾前來,致名聞遐邇,神通廣大形成不分區土地公。

傳統人家廳堂中,也有奉祀土地公者,成為家戶守護神祉,彰顯著家族傳衍的脈絡與價值。劉家土地公歷代衍傳,隨著台灣社會曾經殖民統治一度受劫,又因為異姓家族爭相奉祀,經分香重塑金身之後,約定家祀土地公壽辰在中秋節當日,依例劉家後生,都會認購壽金,在當天回老家團聚。二〇二四甲辰年中秋,有著特別的意義,由於土地公二度歷劫重生過程,神威顯赫,感召了新生代,因此,衍生奉祀責任的世代輪替。

自二〇一一辛卯年以來,土地公聖壽,都是由舍弟負責籌措,場面壯觀供品澎湃,典禮後化金,往往得耗時愈一個時辰。今年部分籌劃工作由其長子接任,大致延續往例規模,部分傳統供品的替換,使更具時代性與生活化。最重要的是,新世代之間,產生家族傳承責任的認同,初老一代有了默契,就趁此時機漸次交付下去。

 

 

24師生之緣

又是一年一度的教師節,之前總有幾位早期的學生,會捎來祝福或問候的圖文,是學校學生或社團學員,經常的就是這幾位。不禁會自省,斷續為師幾近半個世紀,各個階段中,曾經授課輔導的總在上千,為何能表態回餽的就這幾位!?

永康社教中心,舉辦重整啟用後周年慶,依例延續近卅年指導的水墨畫班必須提供展演。之前,承辦課員早已聯繫好,以學員共同創作方式演出。活動當天排定時程前,永康地區開始下雨,且有愈下愈大的趨勢。指導老師總得提前到達活動指定攤位,已有幾位學員早來等待,經承辦小姐引導,開始場景布置,學員依序到來,共同創作展演依計畫展開,過程中現任區長也來照會。

提早一個小時前就來等待的,居然是一位永康鎮圖書館時代的舊學員,從社教中心發布的活動訊息中,得知有老師的場次,特來觀摩捧場,拍照錄影直到散場。還有一位中古學員,原因母親住院需留住高雄陪伴,得知活動訊息特意趕回,在共同創作中留筆後匆忙離去,其共識參與的精神令我感動。現時學員當場的表現,其實是給為師者一個最好的激勵,兩個小時的展演活動沐著秋雨,學員們不分新舊,相繼上場創作,在簡略修飾下,終能完成一幅宣紙全開作品。承辦人員全程拍照,留下雨中學員的熱情,其實足感心!

「為師者,就要能自我思量。」,來自長輩師者的訓示,終生難忘。思教之所至,驥學之所成,乃今所謂「教學自我評量」。多元社會的需求,無形中增添了「師者」無限的壓力與能量展現的適性,放限討好,所教無功,專業施教,當知好評有限。教師節能擁有數位慰師回饋之徒生,為師者終生足矣!



25紅柚之約

距白露前採文旦之後的一個月,再次應邀來到麻豆方厝寮方園」,為的是紅柚收成時的約定。將應允的一幅潑墨秋石斛水墨畫送來沒想到再次獲贈一盆正要盛開的「日本小公主」第三代,相較第一代,花開時間略遲,花容稍大著花更多,粉紫桃色鑲邊紋理更為明顯艷麗。

上回來訪時,方園主人因眼疾術後,未能親率參觀園區,此次再訪,主人則親自帶領觀摩其園藝。首先參觀蘭花區原來方主任一直是蘭花協會特聘的蘭花展比賽評審,無怪乎園區養育的各品項蘭花,都顯現著茂盛健碩的樣態,且都能依季節時序開花。接著走入紅柚園區,果樹下放養許多不同品種,體型壯碩的雞禽,東南隅圈養著雉雞類的珍奇長尾禽鳥種項多且羽毛色彩艷麗。另一處矮籬內,育有三隻大型陸龜,人一靠近就迎著過來,主人敘述了其中一隻陸龜的迷蹤歷險記,有著滿滿的愛心。

「方園」內主要作物是芸香科果樹,除了文旦、紅柚和白柚外還種有許多未曾見識的新品種柑橘。雖然主人表示只是無聊玩玩,其實這儼然是一個專業的試驗場,有南部知名種苗行,直接提供新品的種苗在此試種。園中還有一處占地不小的網室曾經試種多種串收番茄和生機蔬菜足見主人所謂「玩玩」的心曾經是多麼旺盛。有趣的是,園中有一長排火龍果植株作成的隔區綠籬,著滿殷紅果實,煞是引人,走近一看卻個個空心,主人說:「這是今年的第三水,就留給鳥仔吃。」。

當然,此回到訪目的為的是一個月前的「紅柚之約」。原先以為能自己動手採摘,就因為最近數個秋颱連結,已先僱工一次收成,一簍簍堆置室內。主人盛情搬出兩大簍,只好分裝數袋裝車載回。回想這一個月來,由於「柚子」和「日本小公主」石斛蘭,結交的情緣有幸得識熱情大方的「方園」主人,所謂「天涯何處不相逢,相逢自是有緣人」。

 



 26出清作品

教師節前日,有六〇年代,在台北新莊時期的學長同事,趁著參加母校畢業五十周年級友會之便,偕同妻子前來探視。兩個家庭南北闊別卅餘年,寒暄後從小孩成長及生活情形聊起,再談及各自的藝術創作,主要在於告知他的畫作幾乎一次出清的事件。述說其大小畫作共六十餘幅,還有其他立體雕塑作品,整批為某一新設溫泉旅館買斷,作為全館公共區域及客房的主題佈展品,也因此而訂下其畫廊經營生涯的停點。

寓居新莊期間,正當個人藝術生涯中,學習成長的高峰期,學院進修與畫室創作,同時並進。當時與同一個師專六三級畢業的學長,在新莊老街上共組畫室,一方面開設畫班,授課的微薄收入,以平衡畫室開銷一方面聚集藝術創作同好,來此寫生作畫觀摩研討,時日一久,成為一個現代藝術技藝交流的平台許多當時已是檯面上的畫壇人物,也會來此聚會當時畫室主要由學長主持,也因此其累積之畫壇人脈廣闊,擁有資源頗為豐厚。秉此優勢,以致後來能開設畫廊,從事藝術品買賣行業,對於藝術市場脈絡敏感,頗能有效掌握時機。

學長經營畫廊的過程,一方面代理台灣藝術家作品展售一方面自己幾近量產式的創作,累積不少作品,期間也曾多次被企業或社團批購逐漸成為一個典型的藝術商品行銷專業,無怪乎能一次出清庫存作品。其實卅年來,學長曾一度連繫,意欲代銷我的雕塑作品,只可惜作品系列風格,無法滿足其當時商業性訴求而作罷當時曾告知:「作品要能賣出才有價值!」,然而對於這樣的觀念至今依然無法全然認同。

總認為,創作是個人自由意志的驅使,本出概念的轉化,是作者對風情事物對象深刻的感知,將個人長年修持的技藝,藉由媒材表現出來的作品才是藝術創作者個人化風格的真實展現。對於「賣畫以養畫」的概念,頗能認同,然而賣出去的畫作,應當建立在:購藏者對於創作者人格修為的認同,或對其創作風格的欣賞,或對該畫作的喜愛,或如個人偏好等其他條件的基礎。




 27水餃家敘

大女兒邀約,到她位於府城北區「成大林森」的家裡包水餃,這是年近五旬的女兒,出嫁後第一次主動提出包水餃家庭活動,同時邀約弟妹兩家前來相聚數日前女兒請她娘開了一份材料清單,女兒與夫婿為此大費周章花了周末兩天的時間預做準備。

教師節後週日的當天,一早自永康鹽行住處,背著六顆昨日自果園得來的紅柚,預先去皮分裝,置入背包,兩老徒步前往。先往中華路的兵仔市場找尋女兒稱沒能買到的芫荽菜確實不易,走了十幾家菜攤,才以九十元買到一大把本想順道買市場內的蝦仁肉圓,讓大家當早餐,接女兒電話說女婿早已買回家。

約上午九時前到達,只見女婿撇著頭斯文的在切蔥,追問之下,原來這一家子,之前從沒包過水餃的經驗,雖然食材買全了,對於備料程序全然沒有概念,不知從何動手。老身只好介入導演,一個口述,一個動作,從豬絞肉入配料,分段打攪,到菜料拌入,蝦仁醃料,全程引導。內餡備妥,阿嬤開始教起三個孫子包水餃,從起手時的不成形,到後來的有模有樣,兩個女兒加入,一家人就這樣包了起來,老爹則負責滾水煮水餃孫子們暫停嬉鬧,圍坐桌子一角,開始津津有味地吃了起來。

其實,包水餃在戰後四年級生這一代,司空見慣,是一般友朋聚會或家庭自理的經常性麵食,當時小孩頂多靠著玩玩,就像現在的孫子們一般。如今小孩紛紛長大成家當了人家的爹娘,回憶小時的情景,懷念了起來也希望能給下一代一些真實的生活體驗。女兒說她很會煮冷凍水餃這是當然,在這個時代,超商販售冷凍餃子品牌數十種,年輕一輩誰還會動手自己包水餃若不是因為對原生家庭的眷顧與懷思!




28許多巧合

彰化銀行鹽行分行經理來電為了一份新年度的汽車保險單,意欲來訪徐老師不敢勞動經理親自前來,約了下午前往,車主得親自簽辦。當日下午如約定時間前往,穿過長排的服務櫃檯,逕赴銀行內裡的經理室送上近期出版的三本著作,稍作寒暄後,很快辦好保險匯款手續,起身告辭,經理陪著內人送出到大門外,口中念著「這麼快就要走,很想跟你們聊天的,銀行工作壓力很大!」。

雖然下午並無特定行程按照原先設定,銀行事情辦妥後,順道前往附近郵局寄物。郵局出來後玉梅才說,方才到銀行忘了刷存摺,執意再折回去,回到路口只好讓她單獨前往。回家繼續篆刻工作,不久玉梅電話回來,說經理傳訊息希望能與她聊聊。約一個小時後回來,述說了方才過程中發生的一連串巧合情事

其實彰銀這位經理,是廿年前徐老師一位學生的母親當時是銀行行員,一直以來偶而會有聯繫年前調來鹽行擔任分行經理。此次,因原中華路分行服務的專員,將汽車保險單轉來鹽行分行,經理親自接辦。保單簽辦完後離去,玉梅感覺心中有些忐忑,本來並非一定要的刷存摺,卻引領她折回彰銀,再次回到經理室。原來經理送客後,回到辦公室,即刻翻閱我送的書本發現書中提及位於西港的大廟「天和玉虛宮」,立即傳訊息,希望能與徐老師會面於是述說了她與天和玉虛宮因緣的一段往事。

話說,約莫十數年前正當她以行員的業績,有升任襄理機會之際,經人介紹,前往位於府城南區新孝路,當時還是私設神壇的玉虛宮住持「奶媽」求問升任襄理的機會,沒料到住持奶媽竟脫口說:「何止襄理,妳會當到經理。」。當時不以為意,認為只是一個秉實做事的小女子,哪有可能升到經理職位沒想到多年後還真的一語中的,有點神奇。她還訴說,最近不知怎的,心中一直懸念著奶媽,想要去新的廟堂參拜,沒想到翻開書的第一眼就看到,無非又是冥冥中的一個巧合。



29玄道俗緣

凡人之一生際遇,似乎有跡可循然而真要探詢此生之道卻又了無頭緒,找不到何來與何去。俗云:「凡走過的路,必留下痕跡,拼湊過去果與因互替,確實是有脈絡可循,不能以「未必」否定。但如要以過去因果的軌跡,去推論「明仔在」,那就有著「不一定」

年滿七十之際將卅年來持續在網路上連載的略傳,集結出版「潛藝人生」一書,將此生過去做一番整理,清楚地自我交代,總是期待,能夠理出一條未來可以依循的生活軌跡。二千五百年前孔聖在《論語·為政》篇中喻云:「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心中開始起了懷疑,為何自己總覺得還處在戒慎恐懼的情境經常還是被交代:「這個不行那個不可以」

老子《道德經》,開宗明義第一句「道可道,非常道」,況乎個人生涯之道,當然也有著許多自己說不清楚的過去,命乎!運乎!或許天命中自有其定數。回想自己,約在「知天命」之年,開始愛上老莊之道,潛心研習易經,並以之作為文藝創作演繹。自然地介入宗教事務,從家鄉庶民平埔信仰的田野調查,進入佛教的相關設計,到民俗道教寺廟的文教策略擬定,直到「天和玉虛宮籌建的概念賦予與理念整合,歷經十餘年的全程參與。廿年來,投入神佛玄冥界的鑽研與實務工作,不知不覺的付出,總覺得那是天賦「天命」的自我實踐。

年逾七旬後,決議退出曾經涉入的社會與宗廟事務,隱入「去心齋」的糊塗與自在將自己放牧在藝文創作的野地。雖然不知道還有多少個明日,寅起時刻,點燃一支沉香,明確的感知自己存在,沒有特定計畫的一天於焉展開賦詩作畫、撰文上網、綠作澆水走路運動。太陽落山,喝著兩倍的二兩金門高粱,微醺間就寢尋夢,期待明仔在寅時還能起來。



30慢活逗陣

墾丁羊角村民宿主人,在其群族發出邀約訊息,南師坤元班同學回應,邀集南高兩路,趁著颱風「山陀兒」來臨前來個兩天一夜恆春墾丁即興之行。中午前,集結恆春南門附近客運轉運中心,徒步展開老城巡禮,繞過兩個城門,陷入老街巷弄的迷陣,終於來到一家百年歷史建築改造的餐館用餐,順道買了紅酒數瓶。午后,到龍潭拜訪定居此地的南師老同學,邀約晚餐之後,入住羊角村民宿,享用主人盛情準備的迎賓茶點。

傍晚,依約再次前往龍潭,老同窗夫婦熱情,帶往後壁湖附近一家其熟識的海產店,是一家當地知名規模頗大的餐廳,當地當季新鮮食材,菜色由師傅自行搭配,別具特色。飽食當地特產後回到民宿,稍作漱洗後,主人招呼大家聚在長桌前,坤元女婿王校長,拿出多盒已經去皮處理過的麻豆王家果園特產文旦和芭蕉。大家喝著紅酒,享用水果點心,各自聊著別後的生活經驗和人生看法。

第二天早起,天露微曦,獨自走踏在大尖山下牧場旁的小徑,巧遇來此做鐵工修繕的師傅夫妻,聊起他擅長的釣魚和高爾夫球技,就在草地上示範著短桿披起,確實是一位高手。此人特別親切,原來羅校長對我等地來到早已做過簡介,難怪昨天下午入住時,他在民宿三樓上熱情地打著招呼,然後匆匆下樓說要釣魚去。等到晚間用完後豐盛的海鮮大餐後回到民宿師傅興匆匆的表示今天大有收穫,要用新鮮的漁獲為我等做點心,此時煞違人意以晚間準備喝紅酒不適於配海鮮給婉拒。

清晨與大師傅夫婦告別後回到民宿,羅校長在廚房正準備著早餐,玉梅與她的幾位同學也已經從海灘踏水回來,來到廚方幫忙。羅校長一面談及經營民宿適應淡旺季的難題,一面徵求策略性創意於是拋出淡季推出長停短住的休閒概念,將融入生活技藝的共同體驗作為訴求如鐵工師傅的海邊釣魚、高爾夫球短批推竿,沙灘上觀星聽浪,草地上聽說荷蘭公主的故事加上當地風光的彩墨寫生等組合,實事求是的羅校長殷盼著能早日實現。

大伙愉悅的用過豐盛的早餐,本來計畫從東海岸風景區的遊歷,後來因為羅校長提起與我曾是商設界同行戰友的夫妻檔,最近在附近山區自力營造一處民宿,很有特色,值得大家一同前往參訪,臨時連絡受到歡迎。車行穿經墾丁國家公園牌樓沿徑約三公里處轉進山坡小道蜿蜒前行又約三公里,轉進一條小小徑,總算看到「怡春苑」標示,浮現在叢草上,車開進入庭園,豁然開達,寬闊的庭園綠地,感覺直接連上大尖山,園區中綠作造景和盎然植被,彷若世外桃源。

其間一棟棗紅色的三層樓建築,隱現在一整片大自然的綠意中,居然是如此的亮眼。進入室內空間,沒有飯店大廳的氣派,臨牆立面植栽,把室外的自然引了進來。喝著冰涼的檸檬水聽著這對中年夫妻述說,從「瀁老院」創意自築的經營經驗,又費了三年期間營造此地,不斷創造差異性的思維演化,女主人趣說:「瀁老院不養老,怡春苑不賣春」。臨別前參觀了特色房間每一間都充滿著夫妻倆的創意和親手完成的熱情,無怪乎維持著墾丁房價和訂房率的最高檔,大家在此氛圍,真切體受到「創意」真實的可以賣到錢。

颱風前中午的墾丁,風雲有些詭異,離開怡春苑,帶回女主人的誠意,一大袋冷藏於保溫箱內的冷凍水餃,回到羊角村燒水煮水餃,將昨天師傅釣來的海魚,煮成一大鍋鮮魚湯,還有羅校長準備的一鍋麻油雞在人情味濃濃的午餐後,大家分途賦歸。這是一趟完全沒有行程規劃的旅行,一群七旬初老,憑著當時的情境知覺,只要有人提議說走就走,最後卻能帶出不一樣的度假感受,莫非這就是一種老人旅遊形式,「慢活」。

羅校長擁有廣大的教育與社會人脈其離峰時段民宿的賣點,應可著眼於相對群族的訴求,因此提議以其曾在學校推動的「輕食」概念為基礎延伸以「慢活逗陣來」為主題訴求。規劃符合現階段人們休閒活動,在於身心靈療癒的期盼和需求,交疊理感生活的項目作為內涵,發展為短期民宿體驗營的「墾丁羊角村」文教商品。

 

 

31童趣玩具

近日裡,初老阿嬤整理出來三大盒塑膠及木製玩具,經過仔細挑選,擦拭清洗,欲送給對門年輕夫婦的週歲兒子因此,開啟近三代間小孩童趣和玩具的比較和時代聯想。隨著科技的日新月異與社會型態快速轉型,童玩隨之有著明顯的差異從戰後嬰兒潮世代的我輩,到次世代子女,至今孫子輩的第三世代兒童商品在世代及年齡層間,有著明顯的差異。

阿嬤花了很多時間,整理出來孫子早期的玩具,就怕早已不合時宜,送人唯恐遭拒。回想陪伴孫子長大的十數年間,屋內總是充斥著各式各樣的玩具,雖然阿嬤要求玩過後要收拾整理,還是一箱又一箱塞滿櫥櫃又疊滿房間角落。隨著我們變老的時光,孫子一個接一個漸次長大,進階的玩具,就由他爹娘去處理其幼童時期,一箱又一箱階段性玩具,在阿嬤家的,就這樣被送了出去。

回溯卅年稍早之前,正當子女成長階段,兩個女兒期間喜愛閱讀,於是童書、繪本、創作小說和兒童期刊,不斷訂閱與購置,累積藏書豐富,家中落地書櫃成排,彷然是一個小型兒童圖書館,封面破損書皮剝落,用膠帶白膠黏了又黏。小兒子時代,流行科幻玩具與樂高,於是滿抽屜的塑膠小玩偶與變形金剛,是他第一個階段的最愛學童時期則迷上樂高其母以學業進步作為條件,於是一盒又一盒的樂高堆滿了房間,很快就進入高階技術層面,一盒數百元的樂高,一上手瞬間就被組合完成。此後,只好將不同主題的樂高拆開混組,自行創造其想像的複雜物件

再往古代回想自己的童年,玩具有的是玻璃彈珠、橡皮筋、陀螺與尫仔標陀螺取芭樂樹幹和粗鐵釘自己做,尫仔標買不起,偶而買來彈珠,地上玩起輸贏,經常裝滿一大袋。學童時代經常利用芭樂樹枝枒和竹材,自製彈弓與空氣槍等童玩,色鉛筆繪製書籤年卡,換取零用錢與學用品,回想起來還有些得意。從自身到子女再到孫子輩的時空流轉,從玩具的變革,足見臺灣社會遽速的演變,流行崛起,可能轉眼就被淘汰,難怪我等會老得如此之快。

 

 

32油封冬瓜

廚房矮櫃上,一個已經擺了個把月的大冬瓜是鄰近家長在「山陀兒」颱風前採收送來的。長年來,經常接收他老家有機菜園的當季菜蔬。這次的冬瓜個體頗大,怕短期間內吃不完,一直沒能切開,又怕放太久壞了可惜,於是決定以過去處理油燜苦瓜的經驗,醬魯下來,冷藏可以長時間保存。

冬瓜切段去皮,切成約五公分立方塊以橄欖油摻入不飽和食用油,中火分批油炸,個體縮小表面呈金黃色後撈起。原油鍋中加入預先萃取冰存的香料辣油,再加入豆鼓醬油冰糖、烏醋等調味料,最後加入半瓶米酒,繼續以中火煨煮。中途得隨機翻攪,至湯汁完全融合,待其呈現濃稠狀時即可轉為小火,裝入預先燙煮烘乾的玻璃瓶中,鎖緊瓶蓋倒置待涼,即可置入冰箱冷藏

整個上午,花了大約三個小時的時間,製作完成時已近中午,煮了一鍋白飯,拌入方才魯成的冬瓜與湯汁,美色美味一碗接一碗滑溜下飯欲罷不能。過去,如果有當季食材過剩,如麻竹筍、苦瓜、白玉蘿蔔或特意買來的香菇、鹹菜等,各別以適當烹調方式,做成齋菜加工封罐冰存當菜蔬不濟時,開罐配飯或拌麵,反而是另一種風味。這種型式的自製罐頭,經常成為親朋往來的絕佳伴手禮,是很受歡迎的。其實烹調食物,一向是閒來的興致,得閒時喜歡逛傳統菜市,凡住處附近的菜市場都是物色目標,尤其碰到當地當季農特產品盛出,就會觸動我大量購入的動機,對於將該等食材滷製加工冷藏保存,已頗具心得。

經常自我陶侃「調味如調色」,以食材本身為主體,依其特色綜合適當之調味素材,如畫作構成之物件組合,火侯控制如筆法技巧,須達到爐火純清,才能控制自如游刃有餘。「意在筆先」是創意表現的先決條件,將此繪畫創作的概念,放在烹調是如此的搭調經常對外宣稱的口訣:「三分食材七分用心」強調的就是「心意先行」,如此烹調出來的食物,當然美味獨特,此其為創作之一也,是乎!?

 

 

33寅時晨起

二〇二四甲辰年秋,國曆十月十日清晨四時前一刻,自然清醒起坐床沿,深深地做著今天第一口有意識的深呼吸,慶幸自己還能寅起感謝上蒼庇佑。依例完成漱洗,給自己倒杯溫水,緩步走來書房,點上一支手捻的水沉線香,雙腿盤坐案前,小口啜著水慢慢嚥下,聽水流經過喉頭的第一道聲音,看裊裊青絲飄向自己

打開電腦,無特定目的搜尋,視頻節目清單,出現當你凌晨三、四點鐘醒來做這三件事」,打開視頻,是引述心靈科學先驅「喬.迪斯本札博士」,關於潛能的節目。標題中所謂三件事,第一件事:靜坐冥想,第二件事:進行溫和有意識的動作第三件事:有益的學習。他認為凌晨三、四點鐘,正是人的潛意識與意識交替的時刻,是激發潛能的最好時機,冥想讓自己的思維與宇宙大自然接軌,能打開習慣性思考模式,獲得創造性啟示。有意識的運動,旨在自我觀測己身的氣場由下而上,到丹田、到胸腔、到腦際,然後釋出到宇宙天地玄冥的空間,使能量場進行雙向交流。有了前述兩個基本功,已然將己身的意識與量能打開,在此基礎下進行學習將可收事半功倍之效,是改變自己,增強創造力的好方法,但必須持之以恆方能奏效。

五行上「寅」屬木,象徵春季,是一天「陽氣」開始升發的時段。寅時,正是天將明未明的時刻昨日汙濁的空氣早已落盡,新鮮空氣取代,是最適合人體作深呼吸調整身心靈的時機此時刻頭腦清晰,意志力與注意力集中,易於錨定當下,早年經常用來擬寫企畫,近年來寅時起來,寫作文章詩詞或畫作題識,特別有效率。曾經,為寺廟撰寫系統聯對時,許多相關玄冥術語或平時罕用字詞,卻能源源而出,詞順意達。當時總覺得真有神助,如今證明乃潛能量直接的作用,近乎超自然能力的展現。

清晨早起的習慣,從初中時代就已養成當時經常得陪同長輩到果菜批發市場,擺賣自家種的蔬菜,通常清晨四點前得就定位。師專求學期間,經常天未明就隱現在校園的晨霧裡,背書或水彩寫生。如今,老身寅時起作已成日常,回想過去,曾有道上評說:「某,創作快、狠、多,爆發力過人!」,天和住持奶媽常讚:「某,不是人!」,或許正因這個道理。

 

 


 34台江瀾情

在網路節目中,觀看臺南四〇〇音樂名人系列「南都之光演唱會」聆聽高義泰先生,以出神入化的唱功,演唱台南流行歌曲作曲家許石先生作曲,陳達儒先生填詞的「安平追想曲」。意猶未盡再點入重複聽著台南女兒黃思婷小姐的委婉唱曲,其中「相思寄著海邊風海風無情笑阮憨,啊~哈啊~」,拉高尾音的旋律盤旋腦際,深切感受安平與海的關係體會台南人的悲情與熱情。

曾以臺南市社區規畫師角色,進駐安平區公所社區工作站多年,又受聘擔任安平開台天后宮文化基金會董事十數年。雖不是安平人,卻持續深入安平廿餘年,參與媽祖國際交流與論壇,廣泛接觸安平仕紳與社區各階層人士。二〇二一年春節期間,與玉梅老師以「傾聽水說」為主題,在媽祖學院開展再將台江瀾情」主題提出共展,展出期間獲得許多迴響、討論與衍伸的議題。

安平嶼曾是一個離島,一八二三年七月後,台江陸浮,才與府城連接。安平濱海,現在有一個安平港和一條運河居民與海與水的關係極為密切。其實老一輩的安平人很怕淹水,至今依然卻不願意離開只因這片土地會黏人。安平大廟,開台天后宮正面高懸橫匾「聖母安瀾」,是安平人愛護這片土地的心靈寄託。

廿年來安平商圈的發展,吸引大量外來攤商,造成假日安平熱鬧的景像,觀光特定區的開放,招來中古屋改造團隊,將傳統民居裝修成特色民宿,許多觀光飯店經營者,相繼來此投資星級觀光飯店,地方政府主導,許多港區B0T觀光事業相繼設立。積極爭取的「安平港歷史風貌園區」計畫的定位與意象,以致後續設立的「安平港國家歷史風景區」,居民在認知與期許上總覺得有些偏離無怪乎安平當地居民常嘆:「生雞蛋的無,放雞屎的有」。

安平是台南與台灣發展的神經點,追思四百年來,從荷蘭人在安平、府城建城,到明鄭經台的歷史軌跡到今日科技化產業鏈核心點。昔日台員今日台灣,本來就是台灣島歷史沿革的主脈也是台灣發展的縮影。然而「台江瀾情」的情節,依然存在於原生居民的心懷,隨著全球化氣候變遷,安平人還是怕海來肇災,「聖母安瀾」安在。

畢竟現在的安平,已經脫胎換骨,走出悲情的安平,迎向成為一個國際化新舊聚落的未來,期待今日的安平人,仍保有往日熱情,接受一波波如潮般現代化的衝擊與挑戰甭閣呼海風笑咱憨

 

 

35戰後世代

二戰期間,因戰爭及戰後流行疫癘橫行,奪走許多人們的性命破散的家庭結構和破敗的社區環境,亟待重整。台灣社會,一方面面臨殖民後政權移轉差異性的生活窘境,一方面還得承受國黨敗戰來台造成的壓力。戰後的臺灣,為了加速社會重建觸發了一波有史以來最大的嬰兒潮此一階段指的是,西元一九四六年至一九六四年間,在臺灣出生的人口。

臺灣戰後嬰兒潮世代的童年,正處於百廢待興的艱辛時期,農耕與傳統技藝,還是主要的生產方式,人們生活普遍處於貧困,小孩子得參與勞動。所幸自日據時期即開設的小學校甚為普遍,得以讓此一世代的小孩,接受義務教育臺灣自六〇年代邁向工業化社會,密集勞力加工產業興起,小學畢業後,除了少數得以繼續升學外,大部分青少年,得進入學徒生涯或加工出口區。七〇年代,政府啟動十大建設,倡導「客廳即工場」,相關出口產業興盛,到八〇年代之間,有著「臺灣錢淹腳目」的時代榮景,開創台灣經濟奇蹟。正值青壯年期的嬰兒潮世代,紛紛投入創業行列,成就白手起家世代的崛起。

一九八〇年代,美國對臺灣祭出三〇一特別條款代工產業受挫,產業大量外移,直接影響嬰兒潮世代的事業經營。根留台灣的經營者知所因應,於是自創品牌與創意設計風潮興起紛紛開始創立品牌,開發商品行銷世界,臺灣開始進入商業社會,服務業隨之興起。嬰兒潮世代,開始轉向多元事業的經營,因此成就了無數偉大世代的企業家。千禧以前,嬰兒潮世代,儼然成為台灣社會發展的主力。研發成為商品競爭的決勝因素市場需求的驅使,台灣產業開始走向高科技研發的路途從此 ICAI、國防科技走入國際,臺灣受到國際正視,尤其產業鏈國家隊概念的興起,奠定了臺灣國際核心的地位。

新世紀後,歷經臺灣從戰後到新科技世代的嬰兒潮世代,已逐漸從職場中褪下,其一生中或平凡奮鬥,或有著超然成就,終將告一段落,新世代的思維與作為,將漸次取代,戰後嬰兒潮世代的勇士們,將可以坐觀未來,並安心的頤養晚年,這就是「臺灣牛」精神的世代。

 

 


36兩代之間

雖言親情最可貴然而兩代間的羞澀與隔閡,往往最是無解也許是因為隔代間,所處時代背景與環境條件的落差,抑或是世代間社會價值觀認同的差異,在現代家庭中普遍存在著一本難念的經。

兩代間的隔閡,為父母者往往會退一步自責:「我沒有把你教好!」,而為人子女者經常會理直氣壯地歸咎於上一代的不是。然而誰是誰非,其實難以公認,局面的構成,也沒有一定的因素,若要說原因也許就在雙方期待值的落差比如在門當戶對傳統婚配條件的爭議,又如當新家庭組成後,由於生活方式,或家嗣傳承觀念的差異,或隔代教養等,在觀念上就會存在著許多難以溝通的障礙。

戰後嬰兒潮世代組成的家庭,在當今社會中,屬於中古家庭,大部分經歷著白手起家奮鬥創業的艱辛歷程。成長過程中自己得不到的,總希望下一代都能擁有,自己達不到的,寄望能在子女身上實現,不願看見下一代,過著像自己缺乏和辛苦的早年因此,無微不至的生活照應,不虞匱乏的物質供應,優質的學習環境,甚至於成家立業的經濟資助受盡呵護成長的次世代子女,對於父母的關愛認為是理所當然,認定時下已是他們的時代。獨立成家後的新世代,對於原生家庭,或許有著一種出自內心羞澀的關懷,或是來自父母的要求,對家庭責任得部分擔負。

歷經滄桑創業起家的一代,從務實中成就過來普遍具備應對時代改變的韌性新世紀以來,都還有著前瞻性的思維。然而終須面臨世代交替,家業的接手,往往又是一大挑戰。面對從高等教育學術背景,或在優裕與安順環境下,成長過來的次世代接手家業或事業,理所當然有著務實的期待面對新世紀多元開放的挑戰,新世代得以更大的努力,才能突破上一代既有思維,展現創意接軌新世紀。新生一代或聶於上一代的成就,不得不兢兢業業,謹守規範,甚而放棄接手,另謀自己的事業

古代宋儒云:「天下無不是的父母」,千百年來流傳,成為維繫傳統家庭倫理的金句,然而在現代社會中,對於這樣的觀念,已經受到很大的衝擊,父母與子女兩代間的關係,早已從絕對轉為相對。呂秋遠先生為文,明示新一代,別再被「天下無不是的父母」綁架人生,應擺脫爸媽的無理要求。身為新世代父母者,則應掌握好放手時機,釋然拆解那本「難念的經」。

 

 

37生涯酒經

此生好酒成性獨飲小酌的興緻,已持續卅有年,如今,淺酌成為一天工作結束前的最後功課。晚間,經常自理簡單小菜一碟,開啟一段輕鬆不費神的網路節目冰箱冷凍取出二兩金門高粱酒,倒入精緻的小玻璃酒杯,小口啜飲慢哈品味,微醺就寢瞬即入睡,自覺神仙似的生活自在逍遙,有著一種自我感知幸福的滿足。

談起飲酒個人史,就從初中年紀說起,此一時期,經常必須陪同長輩前往距郊區住家,約三公里的果菜市場批售自家田園種出的蔬菜。寅時即起,每到冬季,清晨是最冷的時段,出門前家母會準備一碗米酒泡製的桂圓酒,習慣一口氣喝下,酒力竄開,全身舒暖,走踏在冰冷的石子路上,來到菜市場,如此三年期間,體受到酒精暖身的益助,也奠定了能喝酒的基礎

服義務役期間,進到陸軍重裝部隊,前段分配在營部,肩負營務官任務,由於掌理營中財務,營長特許靈活支用零用金。營中老士官特別辛勤,每天午餐,除了提取伙房供應的飯菜外,特別親自掌廚,為營部長官準備下酒菜,於是動支零用金讓他買酒營部事務官們,就這樣聚桌吃菜共飲一瓶五加皮酒

退役後北上重回職場擔任教職,開始展開追逐藝術理想的實踐,積極於媒材體驗,努力創作實驗。累了來瓶冰涼啤酒,醉了繼續工作,偶而還能寫畫出傑作。隨著社會歷練的開展,年少時期,有著一些經常聚會的朋友,論藝競技餐聚聊天,總是離不了喝上幾杯,偶而酒後興起,隨意創作還可以換酒。聚會飲酒,經常隨客所好啤酒、紹興竹葉青,或是朋友帶來的紅酒、威士忌、白蘭地,來者不拒,都能開心

中年後南返歸鄉,完全脫離原來喝酒的交際圈,生活型態丕變自制原則,外出一概不飲。其實,買酒、喝酒已是一種獨享的樂趣。偶而來一次大賣場成箱紅酒買進,數度直接與金門老街雜貨店洽訂買來金門酒廠老酒,或特別推出的紀念酒,尤其是曾在外貿協會服務期間,主導設計的三款流線型瓶身的金酒項目,都有囤儲。

每逢生日,女婿買來海尼根啤酒,舊時習畫學員偶而會送陳年美酒北部知心好友,常會寄來整箱威士忌好酒,除了當場開箱,滿杯遙邀共飲,其餘皆珍藏於家中櫥櫃,略數珍藏好酒,足堪此生慢慢享用。 

 

 


38篆刻外紀

二〇二四年國曆十月初,正當「山陀兒」颱風來襲期間,為年底的《臺南四〇〇花現.花獻》主題展,彩墨畫作品刻製篆印系列有作為邊章的主題名章,有為每一幅畫中主角花卉名稱或題識賦予的引首章連同之前刻就的「百花令」系列,共得八十七枚石印。概數長年來刻就的篆印已逾千枚,以特別訂製的紙盒盛裝,有廿餘盒。是水墨創作過程的附屬品,如今看來無非也是個人創作的一項有形資產

篆刻工作,始於師專學生時期昔時,因水墨畫題識鈐記的需求,曾委請臺南知名印鋪柴鳳山老師傅,代刻姓名對章同時自老先生店鋪,買來便宜的印石、刀具和日本人編印的「篆刻字林」,還有一本「金石大字典」。用心觀摩老先生刻印,從此就自在的刻了起來一九七五年,時任總統的蔣中正先生逝世,曾以自行灌製的仿石七十二枚,將整篇「蔣公遺囑」刻製下來,拓印裱裝成卷軸。旋即入伍服義務軍官役分發部隊初期,擔任營部營務官,適逢新兵入伍,急需印章請領薪資,於是買來木質印材就大批的刻了起來,短期間練就刻木章的單斜口刀功,同時賺取微薄外快。之後的數年間,經常受託刻製結婚證書對章,作為印鑑的牛角章和石印名章。

退伍後進入職場燃起藝術創作的狂熱,隨著水墨畫創作,篆刻就跟著進行,石印作品數量逐日增加。也因為水墨畫的精進,對篆印的藝術性訴求相對提升,因此,開始重視篆印布局與刀法等相關技藝表現的要素於是開始購入名家印譜及篆刻理論書籍,深入探討勤加證驗。其中,折服於齊白石先生,在方寸間表現的功力,與其篆石的藝術成就曾經二度夢白石雖在睡夢中接收訊息兩次都有獲致重要啟示,如第一夢「鋒芒太露」的題字,二次夢中,老人交付的印拓,謹慎地捧握雙手中,竟瞬間飛散無蹤,暗示「捨離規範」。兩個不同的時機,分別對於繪畫及篆刻,導引大幅度的觀念調整,在個人創作生涯中,具有關鍵性影響力

自二〇〇八年起,逐漸讓自己進入專業創作的時期,水墨畫以主題性呈現,要求自己:畫書、印,必須自成一體。主題系列的篆刻創作也從此開啟,持續著進行期間完成的主題有:卦意荷韻牡丹富貴、逍遙遊誌、百花令、君子與畫魚等系列。另有自勵閒章、玄道、甲子與節令等系列。篆刻作業,將隨著水墨畫主題而持續,篆石作品如同題識字體,自成風格,但憑主題意趣,隨興所至而已。




39畫薑荷花

中秋前逛入七甲花市,期待能買些夏秋季花卉作為寫生的素材。花圃間繞了幾圈,就是找不到合適的開花植株,老闆娘提示,這個季候太熱,開花貨色不濟,隨後彎腰從棚下起出一盆薑荷花相送,言明盛花期已過,僅剩兩朵。心想此花未曾畫過,接過手帶回家,換盆、加土、施肥又灌水,剪去開過花的老株,整理體面置放案頭,旋轉角度仔細端詳,以鉛筆描繪紀錄細節。

面對薑荷花,想起曾經在一個暑期參與籌畫「全國教育高峰會」活動,在墾丁某飯店國際會議廳舉行。為預防因教育改革議題,可能帶來的抗爭,預作降溫,會場設計以清涼寧靜的意象作為概念。因此,在會議廳中央請來插花老師以造景方式,運用上千株盛開的薑荷花,配合乾冰水景,低照度燈光營造的氛圍。與會者步入會場,瞬間心靈溫度驟降,效果絕佳,也因此,對於薑荷花有著概念性的認知。再從網路中查詢相關薑荷花的生性,以「天興佳人詩」格式,寫下題辭:「紫殷現夏初,嬌生脫俗,與荷同時分水陸;葉腋抽穗出,湠株群組,頂花長葉野薑屬。行賞花開處,瓣唇帶露,瑪瑙閃珠澤色殊;點剪花一株,盤供伴度,開牖齋廬最消暑。」。

薑荷花古名「鬱金」,嬌柔的花姿花色,被喻為「粉領佳人」,優雅潔淨,散發著恬淡的氣息。原產於泰國清邁,又稱暹羅鬱金香在當地是作為敬神禮佛的聖潔花卉。薑荷花,真正的小花著生在綠色苞片中,為唇狀花冠,內外花瓣各有三片,當中一枚內花瓣為紫色唇瓣,其餘皆為白色,小花隨著穗狀花序逐次往上開放,花開隔日即謝,花序上端的寬長苞片,轉為殷紅色、桃紅色或粉帶黃色等,因品種差異而有多種花色,具有亮麗優雅色彩的苞片,很能持久,這就是供人們觀賞的部份。

薑荷花苞片,閃著珠光色澤,畫前,先在磁皿中分別調出紫紅、桃紅及粉紅等色層,鋪紙開畫點寫以粉紅調入少量銀粉作為基底,調色由淺到深,用筆由上而下,點畫紫桃紅苞片,往下漸成綠色苞片,在紫紅帶翠綠到青綠帶紫紅的色彩轉化,是一項挑戰。作畫當時,苗株現況處於第一水花末期綠色苞片內小花已謝畫中竟把真正的「花」給忽略。經過月餘,新株有七接續而起,得有機會觀察從花苞、白色紫唇小花到紫桃紅苞片開放的完整過程。

畫過薑荷花,才深刻體會繪畫不能只憑現況或現狀描寫,必須從時間過程,觀察其變化全貌,才能真實寫畫出對象的本真。

 

 

40 不得不慢

年過七旬的阿公正站在馬桶前準備痾尿,時當國小五年級的孫子衝了進來,喊說要尿,於是站在阿公後側方,以相對水平面約三十度,迅速仰角就射,瞬間喊說尿好了,隨即離去,此時的阿公,以近乎垂直的角度,一泡還沒滴完。完事後感慨:「唉!難怪!老了!公共廁所尿斗上貼的蒼蠅早就射不到了。」。

高科技時代,什麼都講求快,好像不快的就會被淘汰,確是如此買得新型手機,隨即面臨淘汰。快速的生活步調,讓人幾乎忘掉自我的存在,去來匆匆,讓人們忽略了身邊的所有。回想生態倫理學者羅斯頓教授的一首小詩:「我們的步履是否太過匆匆?竟然錯過春天開始綻放的第一朵小白花。我們的旅程又是否太過汲汲?當我們瞥見象徵生命盟約的小白花,在寒冬尾聲的狂風肆虐下,依然堅定地展現它的美麗,卻未曾駐足片刻安靜觀賞。」。

曾經,也是年輕過來,此生面對的大部分屬於創造性工作,習慣於將心、力一併投入,以感性的思維從事理性計畫為求快速達成工作效能,經常忽略家人和自己。玉梅老師常唸:「為社會為別人,什麼時候才會為自己!」想一想也對,該是為自己的時候了,其實,年老是一回事,心態才是關鍵。很久以前,就有人力推「慢活」的概念心嚮往之,也很想一試,到墾丁羊角村,激盪出一些可行方案,只是一回到現實,又讓自己鼓動起繁忙的腳步。

雖然已有歲數,在心理上,來了事總得盡快完成。完事後,又發現剩下來的時間尚多,於是坐看視頻節目,您是知道的,有歲數的人,當然就給睡著了。真的要好好想一想七旬過後的人生,還有多少時間能給自己。最近常看心靈科學先驅學者喬‧迪斯本札教授的轉述節目,他整合神經科學及量子物理學等理論,以淺顯的案例,讓人理解自我量能的潛在,在定、靜和慢的行儀中得以讓自我的潛能轉化為量能,達到自我啟發和療癒的效能。

人老,身體機能退化是必然,動作當然要慢。人想要接軌自然,發揮潛在量能以自癒,還是要慢。因此,想要回自己珍愛自己,不得不慢

 

 


41走路週記

自入秋以來,每遇周日清晨早起天未及亮,偕玉梅老師肩起背包上路由永康鹽行住處,徒步到距離八公里外的中華路兵仔市場,以走路運動為目的,順道採購一週的蔬果和乾料食材然後折回住處,如是來回約三個小時路程,持續進行已經數回。

這是走路運動的方式之一,首次上路,沿途定點計時,找尋有中繼廁所的路線。正好目前全台最大規模的統一複合式商場就在路徑中點,來回過程可供暫歇。沿途除了停等紅燈,盡量以快步行之,約七十分鐘進入市場範圍,已開始覺得小腿痠累走入人潮洶湧的市集內,得左拐右斜閃避各式車輛,緊張又累人採辦食材置入背包又花了約半個鐘頭,出得市場,來到中華路邊的麥當勞或肯德基,預備式如廁,然後扛著十餘斤重的背包,沿路走回程。返途過程中,來自雙腿的痠疼,隨著時間逐漸加遽,喘氣吁吁汗流浹背,不時算計著還剩多少行程提示自己要加油。好不容易捱回到家裡,吃力地將背包緩緩擱放桌上,奇怪的是整個身體頓覺輕鬆了起來。

隨著多次實施以來感覺一回比一回輕鬆,一次比一次愉悅。沿途體受馬唐草花輕拂小腿的快意,探看路邊頂著潔白花朵的小旋花,戲弄那滿佈淡紫桃色球狀小花的含羞草。點閱平時忽略的街景,品評建築特色,欣賞其留置空間中,庭園與公共藝術的美,數落那些是自己參與都市設計審議過的案例,感知現代社區商店的特性評比沿途包子店的麵皮和餡料,感知路邊阿公阿婆擺攤的辛勞。偶而還有小確幸,馬路間發現小銅錢,讓玉梅老師給撿起來當老師的經常教說路不拾遺,此刻總覺得不把它撿起來,真是對不起那個開啟一天好運氣的小銅板。

自從南返寄居鹽行,卅年來,偶而會到兵仔市場採買,都是開車或騎機車,通常滿載而回,如今得自己揹著回去項目與數量就得有所節制。聽說負重走路,有益健康,開發己身的體能,替代車輛的耗能,運動兼顧環保又省錢,還能擁有一個美麗的星期天。

 



42沿用三代

在南師青峰班網絡群組上,坤水校長的一則感言說到他在台中籌辦文雅國小時,規劃的學校識別系統,如今孫子上學都還在用。榮賓同學隨之回應,他初任德南國小校長時,重塑的學校識別,一直以來都很受重視,也很好用,沒有人能做改變。在一次擔任市府委員任務,來到佳里信義國小,曾是創校老師的主任,興奮表示,信義的學校識別系統好像是活的真沒想到會愈用愈好用

確實是,能歷經廿餘年歲月的考驗,依然存在著影響力,且能歷久彌新的事件,並不多見。數年前,屏東東港,東興國小創辦校長,在墾丁羊角村,受託聚集該校家長聯誼會成員,舉辦了一個感性的東興創校廿周年紀念會。以當年執行開放學習環境規劃和學校識別企畫者的角色,受邀參與該次兩天一夜的聚會。曾擔任創校首任家長會長的蘇醫師,帶著曾是該校學生的子女前來參加與會者咸對於東興的精神表徵,隨之形成的葵花文化,以及後來衍伸的社教功能,皆因其能親身經歷而深感榮幸,既讚嘆又感念。

自我檢點,一九九一年南返時,來到舊制的台南家專,擔任視覺傳達設計專任教師,課程中帶領學生進行畢業專題製作延續在外貿協會操作商業設計輔導專案的模式,讓學生分組,以建教合作方式,由學校正式與廠商或機構簽訂合約,提供資助,讓學生以一年的期間進行實作。當時的台中文雅國小、四方鮮乳、東海排骨等都是在這樣的模式下建立其學校或品牌識別系統,如今都還在蓬勃的使用當中。數年後從學校退職,成立設計公司依然以企業識別品牌塑造及系列商品開發為主要業務,服務於學校、農會、企業或機構團體。新設學校如信義國小、紅瓦厝國小、東興國小、葫蘆墩國小與東光國中等由老學校創新形象的個案也有十餘例。

坤水校長的慨嘆之語,那是由衷的心聲,如今,回顧那些當年肯花錢運用識別策略,創造形象價值的先驅領導者,是否能預知廿餘年後,在歷經大時代變遷,世代或任期輪替後,當年建立的識別要素依然鮮明。其實這每一個案例,都是用心企畫和精心設計的成果,別說三代,就是卅年、五十年後,相信都還能活用,如是則堪慰我心。

 

 


43畫展籌備

即將在二〇二四甲辰年十二月,以臺南四〇〇「花現.花獻」彩墨畫展為主題,在永康區社教中心藝廊展出從八月初以來,就在許多未定因素中預先展開準備,直到十月中旬才被完全確認,編訂展出時程與開幕式流程

自二〇〇八年,首次應邀由永康市公所官方舉辦的個人畫展「梅畫識紀」開始已歷經四回,以同樣模式在社教中心舉辦畫展,距上回「卦意荷韻」主題展出,相隔已有五年社教中心由於疫情及內部改裝而封閉多時,直到今年才又重新啟用。可能年度相關活動經費在啟用初期的系列活動中,已開銷殆盡,致此回臨時提出的畫展計畫,預算捉襟見肘承辦課室人員難為無米之炊因此遲遲未能決策,最後允諾自行承擔預算差額,終得以圓滿獲得檔期,積極進行籌畫作業。

近年來,永康區行政長官頻繁更換,現任區長甫上任不久,當開始洽接展出事宜時,可能由於認知的差距,在溝通聯繫上存在著諸多障礙,某些過去沒有的相對條件被提了出來。其實,和現任區長在市府行政體系中,已有超過廿年的公務交情,考量到展出乃個人之事,於是請託承辦人員,在體制內積極爭取。確實難為了課長,經多次以長年擔任成人才藝班教師為由,說服上級長官,才得以同意列為官辦活動系列之一。

甲辰年,適逢年滿七十,本想牧藝逍遙安然度過。同窗好友夫妻倆長期熱心支持,對於創作生涯的階段性延續頗為關注。在「人生七十方開始」的古人名言認同中,建議以此時機,做一個時序性的節點,將過去作品先行整頓,思維調整後,再從新出發。覺得這樣的建言頗有道理一方面將長年來發表於網路上的詩詞文章,集結出版,另一方面則重啟被擱置的「百花令」主題創作,也因此萌生此回展出的動機

「花現.花獻」主題,以寶島時令花卉為主要對象的寫生與創作,將常見的時花,以彩墨畫重現其菁華。同時為配合台南建城四百年的年度活動,以花獻府城的概念,作為展出活動名稱。

 


44急事緩辦

臺灣俗諺「吃緊挵破碗」,是在警示他人,欲速則不達,做事不可莽莽撞撞。母親訓斥小孩「生猴豬仔食無䊩」,長輩告誡即將離家打拼的年輕人:「拄著代誌愛冷靜,不通遐生狂。」,母親告誡未嫁女兒:「緊紡無好紗,緊嫁無好人家。」,都是長輩教示晚輩,做事要按步就班,不可操之過急。

我們也都年輕過,少壯時期,體力充沛動作敏捷,難免為求效率而率心大意,或是自負氣盛,但社會經歷不足,致處事不周。遇到急事或突發狀況,無法平心靜氣,就難以條理分明確實圓滿的解決。平時工作,不能定下心來,也難以達到精緻理想的水準,所謂「慢工出細火」或「慢工出巧匠」,就是這個道理。

為即將到來的畫展,積極展開準備的過程為作品裝框,是一件比較吃力的活。兒子體諒倆老,主動安排時間幫忙首先,得從作為倉庫的貨櫃中,將畫框移出,老子從架上取下兒子搬至工作室,配合緊密,卅個十號立體框很快就移位完成兒子年輕力壯動作敏捷,老子為了配合節奏卻搞得小腿抽筋腰酸背疼。接續由兒子與娘負責裝框,得先鬆開畫框背後的螺絲與鎖片擦淨內外兩層透明壓克力板,將紙質的畫作小心置入,套入背板鎖回螺絲,插上標籤再交由老人封入紙箱搬回貨櫃。如是緊密的程序,三個小時間完成,回家後他娘悄悄說,前面部分兒子回鎖螺絲有疏漏,得重新拆箱檢查過。

畫展,雖然由官方籌辦,參展者需要準備的事項,依然繁雜,然而事有緩急,許多項目還是需要外界專業配合,都得事先訂好周詳計畫,順序而行。展出作品其實早已備妥,送交裱褙得看天氣,此番畫作裱褙,巧遇山陀兒颱風盤旋數日,耽誤乾燥定型時程,以至於影響作品拍照與圖檔後製,官方印製文宣在即急催檔案,造成多個工作流程的壓力,但還是得沉住氣,該緩則緩,不容因趕工而在任何環節上出紕漏。

卅年前,初回南部任教時,突然發現台南人的生活步調與講話語調,甚至處理事情的積極程度,與北部有著明顯的落差。聽得當時學校老一輩行政人員用台語溫和地說:「急事緩辦」時,頗不以為然後來發現在南部這是一個普遍的心態原來「急事緩辦,事緩則圓」,重點在後面這一句,無怪乎南部的人與人間多了一份和氣

    


45嗜香一族

清晨蚤起,倒杯溫水,點上一段水沉線香,任青煙嬝起暗香盈室就在這樣的氛圍裡,開展一天的新生。已不記得是從何時開始有了這樣的習慣,但明確地感受到,生活習性有了漸變,除了行動放緩,思維沉靜,對於即將的工作,更有耐心地做出周全的準備每回進入主題創作期間,晨起作畫寫詩、題識已成習慣,鋪紙落筆前的磨墨和調配色料等準備工作因而更形精準周到。

近期有幸獲取一批,來自專業特調手捻的水沉線香,特別珍貴。自年少孤身北漂,從事家具裝飾加工,經手紅木家具貿易到自營骨董買賣,事成身退的黃先生在其子女有成後,偕夫人隱入濱海山間,咨意玩石弄香似仙神般的逍遙。透過老同窗及其具佛學修持的夫人特意安排,曾多次與先生伉儷山居相聚,泡茶談天,手捻線香,彷若古代文人以香會友。先生一本香經,從產地、成份,到香粉比例、調製成型,闡述得深入詳盡,讓原本外行者,瞬時入門得一窺「香」界的奧秘。

從接觸到嗜愛,好「香」相伴,已有卅年歲月。緣起於一位主持宮廟的水墨畫班學員,對於「香」甚多著墨,因緣受贈第一批高品質的水沉線香此後又多次受贈,有精擅陶藝的學員,特為燒製多枚造型香座與香盤。曾經女婿出差日本,自京都買回「松榮堂」出品的線香樣品,漢字名稱,文人的訴求,各具香氣,亦頗能迷人此後多次赴日,總會帶回幾盒,如今抽屜內收藏的品項幾近齊全。晨起品味沉香的淡雅,白天則任和香的濃郁飄逸戶外。

「香」在中華文化傳統和文人生活中,一直有著重要的地位,品香就像品賞書畫、戲曲一般,從內涵到形式,都已達到藝術的境界。文人們愛香、弄香,鼎盛時期甚至擴延到整個社會層面,有所謂「巷陌飄香」。也因文人群體盛行用香、制香,研究合香的方法,成為香文化發展的主力。宋代文壇巨匠,把品香、合香,與個性、生活、情趣、道德修養融為一體,留下一則則雅趣橫生的感人故事,一篇篇流芳百世,精采的文章詩詞。東坡居士就是一位品香、制香的大師,一生與香結下不解之緣。

愛「香」擬古人,拾其逸趣,品「香」誠感恩,贈香的友人。「點吧!」果學居士有交代:「好香有的是!」。




46約球憶舊

年逾八旬,高齡的前輩王老師與舍弟,早已預約前往南寶高爾夫球場打球,可能巧遇康芮颱風來襲,還是希望依計畫前行。受邀同往,心中既期待又有些忐忑,因為,距上回球場打球,已隔數年,惶恐於手感不再。年前曾一度約好時間上場,於是整頓被閒置已久的球具,添購手套、球鞋等裝備,多次前往練習場勤練,沒料到卻因揮桿使力不當,致筋肉拉傷而爽約。

回想過去,開始上場打球,是在寓居北台的後段時期,當時透過好友任職於中信相關事業的親戚安排,得以經常前往陽明山上,處於山腰間的球場分享其員工福利台幣五十元的果嶺費,加上一碗泡麵的消費,就可以換揹小球袋,全程徒步,享受九個洞,不限時間與次數限制。走踏在陡坡和窄狹的球道上,雖汗流浹背,正面迎來清晨山嵐走霧的清涼,彷彿浸身在大自然的三溫暖裡,感受著一番沁心的愜意。

南返以後,初期沒有球友,於是以送手套為誘因,陸續招來親近好友,練習場研練擊球,待其上癮購置球具,約集三或四人成組,算計球場日時機,上場球敘,往來於鄰近台南的幾個球場。隨著時日球友層面漸廣,活動範圍擴及鄰近縣市球場。前輩王老師,在地人脈豐厚,取得會員球券,偶而會邀約上場打球,得以觀摩其精湛球技和場上禮數風範。

高爾夫球場,通常坐落於都會近郊的丘陵地,球道及周遭環境一片翠綠,走踏其間,得以鬆解眼壓放鬆心情。通常十八個洞一趟走下來,約十公里的徒步,總得三個小時以上,也能達到舒筋活骨,運動健身的目的。其實,上場打球的主要訴求,就在於走路運動,紓解平日鬱積的壓力,從不計較桿數高低。自開啟打球生涯以來,階段性斷斷續續,迄未買鐘點請教練指導,或特別精研球技,遇有上場機會,則放鬆自在緩打疾走,總能維持在百桿的水準。

一套早年重金購置,實木的名牌木桿沿用至今,早被列為古董球桿,雖不夠厲害,打來已然順手,日前舍弟特意買來一枝新型合金的一號桿給替換,看來得花時間去適應,為了上場,還是得到練習場熱身溫習,提醒自己,已上了年紀。

 



47色即是空

近日得空,在網路視頻中,搜尋道濟和尚的詩偈,其中四首「西湖」七言絕句,其「性空幻有」的詩境與詩格,媲美南宋四大家,直追北宋六大家。而其最能領人「禪悟」的一首,是於杭州淨慈寺圓寂前的語:六十年來狼籍東壁打到西壁;如今收拾歸去,依然水天連碧。」,詩中道出濟公一生六十載歲月,來到最後一刻覺悟的智慧,其由「色界」追尋到「空界」的感受,以闡釋最後達到「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圓融境界。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出自《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在佛教裡,「色」表徵「有」,是有形物質的存在,「空」或解釋為「無」,是屬於精神領域的境界。印度教與佛教認為,普世間有形物質,皆由地、水、火、風四大種要素因緣和合而成,若此四大種緣散,即所謂四大皆空。因之,萬物本「空」,皆無永恆,終將寂滅無蹤。「色與空是一體兩面的佛禪理論,意欲告知人們,不對萬事萬物興起「得或失」的執念,乃能自得身心自在的悠然。

一九九二年,甫由北漂南歸,即受邀參加台南縣文化中心「現代雕塑十人展」,出品中有一件名為:「一體兩面,兩面一體」的立體造型作品。以人體臀部的完美作為表現題材,纖維塑膠翻模成型,分為兩個構件分開置於同一長形檯面之兩端,相對兩面一為凸實,另一為虛凹的一對,兩件可緊密合為一體。可合體之相向兩個面同為紅色合體後形成的個體外表為黑色在色彩學中,「色」即色相,指的是叫得出名稱的各種色彩,由白到黑的層次是為「無色彩」,「無」乃「空」。作者藉此以傳達「虛」與「實」,「色」和「空」,是一體兩面,兩面一體的思維。以具體造型構件與其空間配置的關係,傳達「色、空」抽象的五維意識空間概念。

在個人藝術創作中,偶而會套入佛禪理論或玄道之學,作為理論依據。運用美學的形式原理,將前與後、遠與近、動與靜、虛與實等相對關係,在平面二維或立體造型中,表現出多重空間的關係在異空間多重交互作用下企圖將思維置入玄靈空間的境界,藉由轉化為藝術創作的過程或作品衍出的啟示,得悟現實人生的價值。

作品名稱:一體兩面,兩面一體











48詩僧道濟

以「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擬比作品「一體兩面,兩面一體」的創作所宗,從道濟和尚總結一生的臨終偈言,連結佛教與禪宗理論的過程中,理出一番心得。對於民間流傳甚廣的濟公,有了顛覆性的認知,不得不暫將其在宗教神話的地位和成就擱置,而在宋代文人名家中,騰出一個崇高的位置。

民間傳說濟公,為降龍羅漢降世,一生行俠仗義,助弱扶傾。民俗宗教稱「濟公禪師」或「濟公活佛」,佛教典籍稱「道濟禪師」,是南宋時期佛教禪門臨濟宗楊岐派禪師,得道高僧,擅長禪詩寫作,被列為禪宗西方第五十祖,臨濟宗楊岐派第六祖。和尚俗名李修緣(修元),一名李心遠(仁遠),又名湖隱、方圓叟,西元一一四九年出生於浙江台州天臺山,出生後,國清寺住持為他取俗名修緣,從此與佛門結下深緣。

李修緣十八歲,父母亡後,先在國清寺奉法空一本為師,再到杭州靈隱寺,拜在南宋禪宗高僧瞎堂慧遠門下,受具足戒出家,法名道濟。其資質過人,經禪師勤加指點,一夕間觸動靈機,豁然有悟,勃然發狂,作詩:「昨夜三更月正明,有人曉得點頭燈,驀然思起當時事,大道方知一坦平。」。自悟後,開始不受戒律拘束,飲酒吃肉,破帽破扇破鞋垢衲衣,儼然一個舉止似癡若狂的瘋癲和尚,同門告狀,方丈慧遠應言:「法律之設,原為常人,豈可一概而施!」又在紙上批:「佛門廣大,豈不容一顛僧!」,為其開脫。此後人稱「濟顛」,後世或稱「濟癲和尚」、「濟癲祖師」。濟顛此時開言「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世人若學我,如同進魔道!」,是其自我異類的合理化。清代淨土宗祖師印光大師,曾對此開示:「道濟禪師,乃大神通聖人,欲令一切人生正信心,故常顯不思議事。」。

瞎堂慧遠禪師圓寂後,杭州西湖南屏山麓淨慈寺,德輝方丈移請道濟為書記。此時他已能信口成章,矢筆為文,文采氣盛,且多賦禪機。道濟自述:「削髮披緇已有年,唯同詩酒是因緣。坐看彌勒空中戲,日向毗盧頂上眠。撒手須能欺十聖,低頭端不讓三賢。茫茫宇宙無人識,只道顛僧繞市廛。」。道濟在禪宗法門下稱「南屏師父」,秉承禪宗六祖惠能「曹溪祖庭」的南宗禪法。他深知論禪與作詩,本無差別,引禪入詩,將禪家破除我執、法執,自悟佛性的開悟,引入詩作中。其詩文雖無一字禪語,卻處處可見禪趣,以平易的文字和淺顯的譬喻,導引人們進入「禪悟」的境界。

道濟在淨慈寺居住期間,經常乘舟遊西湖,首次偈題:「幾度西湖獨上船,篙師識我不論錢;一聲啼鳥破幽寂,正是山橫落照邊。」。「不論錢」是他真善的本性,而豁達與灑脫如落日,則是他一生行徑的寫照。再一首「湖上春光已破慳,湖邊楊柳拂雕闌;算來不用一文買輸與山僧閒往還。」,字裡行間逍遙自在,充滿對大自然的眷戀與感激。第三首:「出岸桃花紅錦英,夾堤楊柳綠絲輕;遙看白鷺窺魚處,衝破平湖一點青。」,他細心觀察西湖春天景緻,描寫剎那間動靜交融的禪意。在其自知生平最後時機遊西湖,作:「五月西湖涼似秋,新荷葉蕊暗香浮;明年花落人何在?把酒問花花點頭。」,感自然之雋永,透露出對生命的淡定和從容。

南屏師父以其豐富的文學藝術涵養,在不同的心境和觀點,以多維空間的概念,描繪西湖景物的動靜、時空與意識交融的境界,創造了比畫境更美的詩境和禪意,擬比西湖時期的北宋文豪蘇東坡與林和靖。臺灣國學大師南懷瑾先生,對此《西湖》絕句四首推文讚賞:「若以詩境而論詩格,他與南宋四大家的范成大、陸放翁相較,並無遜色;如以禪學的境界論詩,則已臻禪境之極詣。」。

南屏師父詩偈,在表面上看起來淺顯易懂平易近人的字詞間,所營造的情境氛圍,寓蘊著深妙的禪意玄機。有意無意間,將曹溪臨濟宗的「三玄三要」及禪宗主張「參活句」門風,帶進了他的詩裡。一首飲酒詩:「何須林景勝瀟湘,只願西湖化為酒。和身臥倒西湖邊,一浪來時吞一口。」。道濟的詩詞,空靈通透、瀟灑、自在、臨機自信宛若禪宗思想的一股清澈支流

道濟一二〇九年,圓寂於淨慈寺世壽六十,葬於虎跑塔中,得舍利子無數,後人為建濟顛塔院。荼毗前,除了一首有名的《臨終偈》,之前還寫下一首《西歸口頌》,以順口溜自嘲總結一生。濟公是個得道詩僧,傳聞每有詩詞疏狀新出,南宋臨安城內爭相哄傳競相傳抄,名聞遐邇。其一生留下的詩詞文章難以數計。詩文裡,讓人們深刻感受到他奔走民間,體受人間疾苦,他闡述世間倫理道德冀求淨化人心,主張眾生平等,營造祥和社會等,詩聖禪僧若人間活菩薩。

傳世之《錢塘湖隱濟顛禪師語錄》,全文廿回,九萬餘字署名為南宋沈孟柈所述。是一本結合僧傳、語錄和稗野傳說的話本小說把一個原本在歷史典故紀錄不全,形象零散的道濟和尚,經過編整,形塑成機智詼諧的散聖濟公。篇章內涵,以反映佛門禪淨融合、見性成佛及利物濟生的思想。詩文並濟,雖所錄事蹟非憑考據然後世研究濟公生平事蹟、傳說故事的著作和劇本輒出於此。清代文人郭小亭,把歷代高僧逸聞故事,嫁接到濟公身上,集成二百四十回本的長篇小說《濟公全傳》,之後續書不斷,成為民間普遍流傳的濟公故事。

 



49送別話外

臺灣早期,小學音樂課教唱的一首《送別》,經常與《青青校樹》、《驪歌》被當成畢業歌,唱出了多少學童們的淚水。不知是離別情境所催還是幼小心靈的真情淚。豈知這是一代律宗禪儒「弘一大師」,年輕時代送別朋友時,有感的創作流傳至今。

這首旋律的歌曲,曾經傳唱美、日、中三個國家地區。原曲的旋律來自美國音樂家約翰.奧德威醫師,於十九世紀中期,創作的一首略帶傷感的歌曲《夢見家園和母親》。廿世紀初,經日本音樂教育家犬童球溪翻譯成日語歌詞的版本《旅愁》,被收入日本音樂教科書,傳唱日本。李叔同年輕時,留學日本,被這首歌曲的旋律打動,於是翻譯日文版第一段為中文。回國後,某日適逢好友許幻園前來話別,深有所感借其日籍妻子春山淑子彈奏《旅愁》時,重新填上中文新詞,以表達對好友的憶念,因而取名《送別》。

廿世紀中期,臺灣女作家林海音小說《城南舊事》,書末記述:「曾經以為,生命就是不斷的遇見,再遇見。後來才知道,原來生命是不斷的離別,再離別。長亭外,古道邊,多少離別愁斷腸。」。一九八二年改編為文藝電影,以李叔同的《送別》作為插曲貫穿全劇。二〇一三年,臺灣旅美鋼琴家周鑫泉,以《送別》為本,重新編寫《城南送別》為男聲四部合唱詞曲。

李叔同,一八八〇年十月,出生於天津望族之家。名廣侯,號叔同,出家後法名演音,號弘一,晚號「晚晴老人」他集詩、書、畫、印、音樂、戲劇、文學等中西文化於一身被公認為近代學術界的一位入世才子,是文學家,教育家、革新家。李叔同早年推動西方美術、音樂、戲劇與文學等現代教育觀念,最早把西洋繪畫引入國內,開創人體模特兒寫生的先例,最早用五綫譜教學西方音樂,引入西洋話劇,成立「春柳社」,演出《茶花女》,被譽為民國新文化運動的藝術先驅。

一九一八年,李叔同卅九歲時,放下原配、子女及日籍妻子,辭別夏丏尊以及天涯五友等一群好友、學生,到杭州虎跑定慧寺,依了悟和尚剃度出家,於西湖靈隱寺受具足戒。從此遁入空門虔修淨土以印光大師為楷模,操行至苦,律己甚嚴。發願以畢生精力研究戒法,開創「南山律學苑」,行腳生涯中,完成律宗著作卅餘種,對漢傳佛教有著巨大貢獻,成為恪守佛門「三千威儀,八萬細行」的典範,被尊為「中興南山律宗第十一代世祖」。成就一代出世高僧「弘一律師」。

一九二八年初夏,弘一大師從杭州,因緣來到福建泉州,此為南宋理學家朱熹譽稱「此地古稱佛國,滿街都是聖人的石頭古城。從此駐錫「泉南佛國」十四年,這裡是他雲遊弘法最久之地,也是最後的停點。在泉州期間,廣交佛門僧眾和道念堅固的道侶,結下篤深的道誼,常書寫佛語與人廣結法緣。先後住過數十座寺院,輒留下書法、詩賦、經律等大量遺墨珍寶,將其後半生的心血與智慧,悉數獻奉泉州。

弘一法師以他「無我」的思想和作風,言傳身教,造就泉州成為一個多元豐富、融合開放,獨特宗教文化存在的特徵,無怪乎人稱閩南僧人比較有文藝氣息。弘一法師駐錫泉州,適逢抗戰國難期間,他提出念佛不忘救國的理念,手書「念佛不忘救國,救國必須念佛」標語,親自組織戰時佛教徒救護隊。一九四〇年,弘一法師在泉州永春普濟寺之十利律院閉關五百七十二天,精修律學編纂著述,在此刺血書寫《四分律行事鈔》:「推直於他,引曲向己,常省己過,不訟彼短」。

一九四二年十月,弘一圓寂于泉州不二祠晚晴室,享年六十二。弘一大師圓寂前,留下一首詩偈:「君子之交,其淡如水;執象而求,咫尺千里;問余何適,廓爾忘言;華枝春滿,天心月圓這又是一次的送別,在遷化前送別了自己,給朋友留下了安慰。三十二個字的偈語,聚凝著他一生的透悟,道盡其生命真諦。彌留之際,在紙上書寫「悲欣交集」四個大字,後又添邊款「見觀經」的絕筆遺墨,為自己那不可一世的傳奇,誌記了標題。

隨著一次又一次的「送別」,在不同時空中,聽聞那入世的音聲,緬懷其出世的光輝,交相照漾在古今的長空。不同版本的詞曲音韻,任其在視頻上流盪重複聽著日本和尚音樂人藥師寺寛邦一把吉他自彈自唱著中文的《送別》,連結日文的《旅愁》,有著難以言喻的感懷!

 



50颱過佳鄉

「感謝祖先,乎咱住佇這個好所在!」,這是舍弟經常掛在嘴邊的感恩之詞。確是如此生、長在臺南,外出求學歷練近廿載後,還是選擇回到故鄉來。回鄉的我,不完全是為了「阿娘煮的菜」,祇因為這是一個適性的地方。這裡有著鹽分地帶本土文化原生的本質,有一片富庶的嘉南平原,生機蓬勃的海岸線,堪稱物產豐饒的魚米之鄉。開台王城所在,淳樸熱情的民風,得天獨厚上蒼垂愛

已經有好幾年,颱風外環滑過臺灣護國神山,唯有甲辰青龍年風雲再起東海。七月下旬的強颱凱米自宜蘭登陸,掃過台灣北部,十月份厲害的秋颱山陀兒康芮相繼挾著強烈颱風的威力,直撲南臺灣,後面還跟著銀杏桔梗。山陀兒在巴士海峽打轉數日後,從高雄小港登陸,隨即魂銷魄散化成一股氣流消失在山野間。接著來的康芮,從台東南隅越過中央山脈南端,颱風眼挾著破裂的暴風圈,高空拂掠,瞬間橫過嘉南平原僅造成微弱傷害,銀杏在立冬後,繞彎閃過恆春半島。天佑南台,得以連番避過如此厲害的天災

對於颱風來襲的經驗,印象深刻的還是在童年世居佳里鄉郊農村竹構泥作住屋,曾經茅草屋頂被強風掀走,逕流通過屋內,滿室泥濘,庭有游魚。屋外水鄉世界汪洋一片,水溝、馬路與田地無法分辨,可憐獨立家屋,風雨中飄搖。難忘的是,趁著此時收成芋頭,每人一支竹篦,穿上雨衣,彎著腰浸在漫漫流水中,刮洗芋頭上的黏土和細根。雨水沖淡汗水,收成的喜悅,取代了受災的苦難。中元普渡颱風天照辦,惜福感恩是我們的血性,樂天知命已經成為臺南人固有的天性

颱風帶來的水患,曾為歷代南瀛先民帶來災難倒風內海與台江內海,曾經滄海桑田。近代整治過後的五大溪流,截水與雨水滯留設施,大部分已解除人們對淹水的恐懼,任他颱風掃過,也都能積極運作及時復歸正常生活。感謝政府好作為,敬謝天后媽祖、觀世音菩薩,還有開台王爺眾元帥,庇佑著臺南人世代平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